首页 > 资讯中心 > 备考攻略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环境与健康总结

王广龙,何丽娜  2018-11-04 20:09:51  网络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种群: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区域内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

3.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的生物总和。

4.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它的结构、功能、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替特点、生态系统的控制。5.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

6.农业生态系统:受人类的控制,是一个闭合式的生态系统。

7.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8.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物种的改变、环境因子改变、信息系统改变。

9.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索链关系。

10.营养级:指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11.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取食关系错综复杂,使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互相交叉、互相连接,形成网络。

12.生态金字塔: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图称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别:能量、数量、生物量金字塔。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的影响:皮肤癌增多、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免疫系统的抑制。

13.脑是甲基汞和汞的靶器官:甲状腺是碘化物和钴的靶器官。

14.有机磷农药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而效应器官是瞳孔、唾液腺。

15.生物浓缩:即“生物学富集”,指生物机体或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16.生物浓缩系数: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和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与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

17.生物累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物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18.对重金属和有机卤代物积累得最多的是单细胞植物。

19.生物放大:指有毒化学物质在食物链各个环节中的毒性渐进现象,即在生态系统中同一条食物链上,高级营养级生物通过摄食低级营养级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提高而逐渐增高的现象。

20.协同作用:某一化学物质能促进机体对其他化学物质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延缓、蓄积增多产生高毒的代谢产物。

21.独立作用:多种化学污染物各自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机理不同,互不影响。

22.颉顽作用: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合污染物任何一种单独的强度。

23.无机污染物:来自工矿企业的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

2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四个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25.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

26.致癌物:煤焦油(皮肤癌) 、亚硝酸盐、石棉、双氯甲醚、镭的核聚变物、黄曲霉毒素。

27.致突变物:亚硝胺类、甲醛、苯、敌敌畏。28.致畸:污染物使新生胎儿先天性畸形。如:“甲基汞”

29.天然雌激素:主要有孕酮、睾酮、17 -β雌二醇。

30.植物雌激素:主要有异酮类、木质素、拟雌内醇。

31.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1)刹虫剂:DDT、氯丹、硫丹、毒杀酚。(2)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烷基苯酚化合物。(4)塑料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5)食物添加剂:丁苯。(6)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如:漂白纸浆废水。(7)杀虫剂:狄氏剂,开蓬。

32.职业病的四个共同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大多数可以定量检测。(3)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性病例发生,很少个别发生。(4)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地处理,预后一般良好。

33.用于洗涤的烷基磺酸钠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分。



http://www.alatiku.com/zixun/gonglve/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