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备考攻略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一级建造师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建筑工程)知识点详解: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之混凝土工程

佚名  2019-06-13 13:32:30  网络

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水泥)、水、细骨料(砂)、粗骨料(石子)、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需要时掺入)为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1.普通混凝土常用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2.砂:按其产源可分为天然砂(河砂、湖砂、海砂和山砂)、人工砂。按砂的粒径(或细度模数)可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

3.石子:普通混凝土用石子可分为碎石和卵石。石子粒径大于5mm。4.水: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5.矿物掺合料:通常有粉煤灰、磨细矿渣(高炉矿渣)、沸石粉、硅粉、复合及其他矿物掺合料等。6.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第一类: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第二类: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等。第三类: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第四类: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膨胀剂、着色剂、防冻剂等。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由具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计算,并经试配调整后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应为重量比。

混凝土的搅拌与运输

1.混凝土搅拌一般宜由场外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或现场搅拌站搅拌,应严格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各种原材料合格,计量偏差符合标准规定要求,投料顺序、搅拌时间合理、准确,最终确保混凝土搅拌质量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2.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宜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否则,应在浇筑前二次搅拌。

3.要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转运次数,确保混凝土在初凝前运至现场并浇筑完毕。

泵送混凝土

1.泵送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泵的压力将混凝土通过管道输送到浇筑地点,一次完成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泵送混凝土具有输送能力大、效率高、连续作业、节省人力等优点。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低于100mm。

(2)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3)粗骨料针片状颗粒不宜大于10%,粒径与管径之比≤1∶3~4。

(4)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不宜大于0.6。

(5)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00kg/m3。

(6)泵送混凝土宜掺用适量粉煤灰或其他活性矿物掺合料,掺粉煤灰的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经过试配确定,并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7)泵送混凝土掺加的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宜由试验确定,不得随意使用;当掺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其含气量不宜大于4%。

3.泵送混凝土搅拌时,应按规定顺序进行投料,并且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宜滞后于水和水泥。

4.混凝土泵或泵车设置处,应场地平整、坚实,具有通车行走条件。混凝土泵或泵车应尽可能靠近浇筑地点,浇筑时由远至近进行。

5.混凝土供应要保证泵能连续工作。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并要注意预防输送管线堵塞。

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应对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等认真细致检查,合格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后,才可浇筑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模板内或垫层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垫层、模板上还应洒水湿润;现场环境温度高于35°C时宜对金属模板进行洒水降温;洒水后不得留有积水。

3.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25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

4.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不大于3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5.柱、墙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时,当无可靠措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应符合如下规定,当不能满足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

(1)粗骨料料径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3m。

(2)粗骨料料径不大于25mm时,不宜超过6m。

6.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

7.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气泡,表画不再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时为止。当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普通混凝土时,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4倍,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等,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当采用表面平板振动器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捣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9.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再继续浇筑。

10.梁和板宜同时浇筑混凝土,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单向板宜沿着板的长边方向浇筑;拱和高度大于lm时的梁等结构,可单独浇筑混凝土。

施工缝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缝的留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宜留置在基础、楼板、梁的顶面,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截面梁(高超过l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5)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

1.后浇带通常根据设计要求留设,并保留一段时间(若设计无要求,则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

2.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4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两类。现场施工一般为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又可分为覆盖浇水养护、薄膜布养护和养生液养护等。

2.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自然养护。

4.当采用塑料薄膜布养护时,其外表面全部应覆盖包裹严密,并应保护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采用养生液养护时,应按产品使用要求,均匀喷刷在混凝土外表面,不得漏喷刷。

6.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等。

冬期施工

1.冬期施工混凝土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搅拌时间延长30~60s。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C,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C;对预拌混凝土或需远距离输送的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可根据运输和输送距离经热工计算。

2.混凝土运输、输送机具及泵管应采取保温措施。当采用泵送工艺浇筑时,应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对泵和泵管进行润滑、预热。

3.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分层厚度不应小于400mm。在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已浇筑层的温度应满足热工计算要求,且不得低于2°C。

4.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相应规定。

5.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且混凝土表面温度冷却到5°C后再拆除。对墙、板等薄壁结构构件,宜延长模板拆除时间。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C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立即进行保温覆盖。混凝土强度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和设计要求时,应继续进行养护。工程越冬期间,应编制越冬维护方案并进行保温维护。

6.冬期施工混凝土强度试件的留置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增设与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养护试件不应少于2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解冻后进行试验。

高温施工

1.高温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原材料温度、环境温度、混凝土运输方式与时间对混凝土初凝时间、坍落度损失等性能指标的影响,根据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和采取温控措施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

2.混凝土宜采用白色涂装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对混凝土输送管应进行遮阳覆盖,并应洒氷降温。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C。

3.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作业面宜采取遮阳措施,并应对模板、钢筋和施工机具采用洒水等降温措施,但浇筑时模板内不得有积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侧模拆除前宜采用带模湿润养护。

雨期施工

1.雨期施工期间,对水泥和掺合料应采取防水和防潮措施,并应对粗、细骨料含水率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2.雨期施工期间,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设备和浇筑作业面应采取防雨措施,并应加强施工机械检查维修及接地接零检测工作。

3.除采用防护措施外,小雨、中雨天气不宜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且不应开始大面积作业面的混凝土露天浇筑;大雨、暴雨天气不应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

4.雨后应检查地基面的沉降,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检查。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因雨水冲刷致使水泥浆流失严重的部位,应采取补救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6.在雨天进行钢筋焊接时,应采取挡雨等安全措施。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等防雨措施。

8.台风来临前,应对尚未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及支架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台风结束后,应检查模板及支架,已验收合格的模板及支架应重新办理验收手续。



http://www.alatiku.com/zixun/gonglve/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