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故事 残疾人的感人事迹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残疾人的故事 残疾人的感人事迹优推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残疾人的感人事迹【第一篇】

xxx,48岁,中共党员。20xx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右腿落下了终生的残疾。张海迪“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的一句名言点醒了她。20xx年她被选为下店子村妇代会主任,并被选为村党支部组织委员,迈出了她人生中最靓丽的一步。工作中,她总是拿出100%诚心来完成各项工作,先后获得“xx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xx省巾帼示范村”“全省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xx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村”等省市级荣誉。

下店子村有各类残疾人41名,其中60岁以上残疾人14名,及时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为17名重度残疾人办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8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领双滦区残联下发的每户800元公共服务性补贴,为9名残疾人办理低保,并办理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在20xx年第29个全国助残日,她荣获“xx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受到省领导的亲切接见。

有关残疾人的事迹【第二篇】

xxx,男,42岁,1974年5月7日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大专学历,无党派人士。20xx年3月和20xx年5月荣获延川县“全县自强模范”20xx年3月荣获延川县“全县扶残助残先进个人”20xx年12月和20xx年1月荣获延安市“全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有这样一句名言:“上天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为了让你演出一段绝地反击的精彩故事”。我们的主人公xxx就是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非常完美的诠释了这句名言。

xxx出生于在延川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降临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是如此的幸福美满。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1岁时xxx因发高烧而导致大脑损伤,四肢残疾,语言障碍落下终身残疾,这个突然而来的打击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医生的结论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让生命中所有的色彩,黯然失色,生活都无法自理,更遑论前途如何了。在这样的病痛中,xxx经历了无比心酸的童年,当别的孩子玩闹嬉戏的时候,他只能躺在床上含泪旁观,当别的孩子都到达学龄步入学堂的时候,他却被拒之门外,肉体的痛苦和内心的煎熬让他经历了太多委屈和压力。但是,他没被命运的不公打倒,他如同一个蓄势待发的弹簧一样,所有的压力,都逐渐变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他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向命运发起挑战。

一、身残志坚,立志高远

小学毕业后,再没有学校愿意接受他,没关系,他开始了自学,以惊人的毅力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从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残疾人的经典事迹上,他渐渐明白,不是只有四肢健全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他立志,一定要做个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价值的人!16岁之后,他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己的欲望愈发强烈。为了自食其力,他先后学习无线电器维修技术、学习钥匙修配技术。虽然通过这些实用技术,他已经能够自食其力,家人无不为之骄傲。但是这却都不是xxx的志向,他从小被病痛缠身,他内心,是多么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让他身上的悲剧,不再重演到身边的人身上。于是他又开始努力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并且不断的拜师于县里有名气的老中医。三年的刻苦学习之后,他仍觉得自己所学不系统,理论实践还欠缺很多,于是他从1992年秋季开始,先后报考了安徽省高校科教函授部中医大专班、西安泰英培训学校。历经5年寒窗苦读,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两个学校的中医大专毕业证书。

二、艰苦创业,妙手仁心

有了很深刻的理论学习,xxx觉得是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时候了。1998年底,xxx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世俗的偏见,在延川县城南开办起了个体“南关二娃门诊”。刚开始,大部分病人只试探着开个处方,不买药。大家对他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歧视和嘲笑的目光。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房租、护士工资付不起,药品还是一粒卖不出去,别说盈利,本钱也快赔进去了。他心急如焚,但是本着对梦想的执着和内心强大的自信,他一直在坚守。直到1999年底“南关二娃门诊”逐渐取得了人们的信任,成功的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在成功创业之后,他从未忘记自己学医的初心,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从1998年医学专业学校毕业办起诊所,至20xx年15年期间,xxx先后为残疾人无偿义诊12000多人次,减免医疗费10万元以上。

三、推己及人,助残为乐

xxx在生存、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的情况下,他又把精力放在了残疾人康复事业上,他深刻明白,残疾人是多么需要帮助和指引。他一路走来的经历,所有酸甜苦辣,都让他变得对同是残疾的人群,有着非比寻常的同情心。在自己能力逐渐增强的时候,一个声音一直在他心中越来越响亮,“我一定要为残疾人做些事情”!20xx年12月底,在他多方努力之下,延安市卫生局批办了“延川县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门诊部”,这是全市唯一一家残疾人诊疗康复为一体服务机构。20xx年1月1日,同样是在他的努力下,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办“延川康健大药房”。他的事业逐渐大了,他对残疾人的帮助也变得更加直接和频繁。

除了物质和经济上对残疾人的帮助,他本人还以“助残日”为契机,边义诊,边宣传,激发民众助残的热情。扶助残疾是一种社会美德,这一美德在xxx的心里比常人构筑的更有份量。通过助残日的义诊宣传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助残热情,形成了延川全县范围内的助残氛围。

四、心怀大任,回馈社会

xxx经常对人讲:“人活着就要奋斗,人生之路,再苦再难也必须走,要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不断回报社会”。xxx不仅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克服自身困难,先后多次到偏远乡村义诊,送医送药到乡村。几乎走遍了沿黄三乡镇的偏远村庄。即便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他都没有放弃过自己坚持的脚步!生活的压力也许压弯了他的脊梁,但却从没有压倒他做人的品格!

为了更好的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和就业问题,xxx通过多方考察,认真学习后,于20xx年4月投资260余万元开始筹建“延川县爱鑫服饰有限公司”。从前期租赁土地,构建厂房,购置设备,厂子建成之后,立刻为35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就业,未来还要努力让100名贫困残疾人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共同富裕,实现同奔小康。

五、天道酬勤,有徳者彰

论语里有过这样一句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皆济天下”!xxx正是这样的有德君子,他以残缺之躯、勤奋之心、悲悯之情、凌云之志、谱写了一曲身残志坚,大爱无疆的青春赞歌

残疾人的感人真实故事【第三篇】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残疾人的感人事迹【第四篇】

xxx,是高新区上板城镇老爷庙村一名肢体残疾人,多年来经历过许多困难、挫折、别人的鄙视与冷眼,但在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活出自己,让别人看看。

40年前,xxx因中风没钱医治,导致左侧身体终身残疾。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念完小学便辍学了。生活的波折虽然带给苦难,但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通过自学养殖家兔,有了养家糊口的能力,并在养兔的8年间获得了《xx日报》与张家口农专举办的养兔函授班结业证书。他萌生了办牛场的想法,10年间,起早贪黑、付出了超越正常人几百倍的努力,最终学到了养牛的技术。自立的他,用仅有的资金置办了商店及乒乓球之家,供村民们健身、娱乐和平时闲暇时练习书法,在为村民们提供锻炼休闲场地的同时获得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他更是一个热爱运动,喜欢锻炼的健身达人,20xx年8月参加了市乒乓球选拔赛,带着伤痛参加了xx省第九届残运会,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70 2932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