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经典小故事精编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职场励志经典小故事精编2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职场励志经典小故事:简单+勤奋--唐骏的成功秘诀1

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代表所服务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发布会。其中还有两次发布会完全以我为主角,2002年3月我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2004年2月我以终身荣誉总裁身份离开微软出任盛大公司总裁,那更是我职业生涯的难忘时刻。因此,我对这样的场面绝不陌生。不过,今天的意义有所不同。因为,此次发布会是以我个人的名义召开的。

今天,是属于我自己的。

发出邀请的每份邮件、每条短信、每个电话都出于我自己之手。应邀前来的媒体记者,都是我的朋友,我能叫出绝大多数人的名字。在这些媒体朋友中,很多人伴随我在盛大的4年,一直对我进行跟踪报道,还有不少人于5年前我尚在微软中国公司任总裁时采访过我,更有人甚至在10年前我刚回国创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时就开始关注我。今天不是发布会,而是朋友的聚会,我一直这么想。

“昨晚我失眠了。”

我的开场白就这样开始了。这无论如何不像一场如此正式隆重的发布会应该说的第一句话,但我说来十分自然。这是对台下这些多年来关心我的朋友的倾诉,更仿佛是我四十多年的人生走到此时此刻不得不说的话。

在场的这些媒体朋友应该都很熟悉我的官方履历:

1962年,出生于江苏常州。

1980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

1985年,赴日本名古屋大学留学5年。

1990年,赴美国继续留学生涯,获得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开始创业,先后创办了3家公司。

1994年,加入微软公司,1995年起担任微软总部Windows NT开发部门的高级经理。

1997年,回国于上海筹建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即上海微软),任总经理。此后4年内,该中心先后升级为微软亚洲技术中心和微软全球技术中心。

2002年3月,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并获得微软中国公司终身荣誉总裁。

2004年2月,加入盛大公司任总裁。

2008年4月,卸任盛大网络总裁。直至今日,加盟新华都集团任总裁兼CEO。

在这样一张内容不可谓不精彩的丰富的履历表背后,自然有很多激动人心的成功瞬间:第一次乘飞机出国那天,因为兴奋难抑凌晨4点就起了床。从日本来到美国后,发明风行一时的卡拉OK计分器,被三星公司以8万美元买断专利,因此获得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加入微软8个月后,就因为提出Windows多语言版本开发系统的全新模式而升任高级经理。在东京的一次微软新产品发布会上,第一次有了和比尔·盖茨面谈的机会,我用3分钟的时间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盖茨不禁动容。2002年来到亚特兰大参加微软的万人全球高峰会议,意外地发现我提出的管理理念—“让他人变得伟大”竟成为大会的主题,从此成为微软公认的企业文化。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后的40岁生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亲自为我祝贺生日,并称我为“一个伟大的人物”。率领盛大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后,陈天桥为我开庆功会,进入盛大后一直低调行事的我第一次在盛大管理层前发表意气风发的演说。以盛大公司总裁的身份重新回到微软总部,与比尔·盖茨、孙正义进行合作谈判,盖茨高度认可我对于互联网产业的独特理解,竟然当面委婉地建议我重回微软……昨天夜里,凡此种种场景,皆如电光火石一般,在难以入眠时掠过我的眼前。

但在辗转反侧之际,让我回忆得更多的,却不是人生旅途里这些成功的瞬间,而是那些刻骨铭心的失败或挫折,甚至其中的细节都一一纷至沓来:2005年底至2006年初,是我在盛大,甚至是我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候。当时盛大处在相当低迷的状态,员工对前途开始产生怀疑,媒体也纷纷议论盛大已经走下坡路了。盛大的股价跌到了12美元,而我的期权价是11美元,基本没有了价值。媒体质疑我为什么还不离开盛大,是不是无处可去了。在美国的父母打电话对我说:你回美国来吧,你又不是老板,你又不缺钱,还受那么大的委屈,有必要吗?我也不禁一次次问我自己:我究竟是不是在受苦?我是为了什么在受苦?

2003年8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微软总部突然对大中华区进行人事调动,原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陈永正空降微软。他随后重新设置微软中国区的管理架构,把市场、财政等最大块的“蛋糕”圈到他的直接管理之下。媒体开始变得无比热闹,我又成为了自己绝不愿意成为的焦点。职业要求我保持沉默,以保证公司形象和利益不受损失。有关公司、陈永正以及我自己的未来,我只能闭口不谈。在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我苦苦思索:怎样才可以改变现状,重新找回激情?

1994年底,我狠下心放弃了自己一手在洛杉矶创办的3家小公司,以普通程序员身份加入微软。前往西雅图微软总部面试时,我一路幻想着进入微软后自己和比尔·盖茨言谈甚欢的场面,当我对微软人事部的招聘经理说面试后想见盖茨一面时,他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然后告诉我根本不可能。此后我第一次目睹盖茨本人,是在一座巨大体育场里举行的年度员工大会上,我坐在上万名同事之中,从几百米之外远远看见了他。那是我职业生涯初期最艰难的转型期,作为一个新人,我在工作上没一样比得过我的同事。每个周末的日子,我都在办公室里苦读Windows的技术书籍,同时近乎绝望地想着:在优秀人才扎堆的微软,是不是永远没有我的出头之日?

1984年,大四时的我为了获取公派留学的资格,毅然换专业考研,在经过近一年的奋战后,我取得全校总分第一的考研成绩。就在以为出国名额毫无问题时,我却在公布出国学生名单的布告里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来到研究生处,那里的老师告诉我,因为我在大学期间没有获得一次三好学生,按照规定不能出国。这都是因为大学前三年的我高傲、冷漠、毫无团队观念,还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所以根本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同学校方面的交涉完全无效后,我痛心不已又追悔莫及,莫非我的前途就这样断送在自己手里?

为什么在这个职业生涯重要转折点的前夜,我对艰难时分的记忆远多于对辉煌时刻的品味?也许是因为我自己本是一个非常普通而简单的人,我的人生没有奇遇,也不曾走过任何捷径。在我看来,成功固然让人欣喜,但失败和挫折更让人难忘,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可以跨越失败和挫折的人。

就是在这个失眠之夜,我第一次认真地产生了写一本书的念头。我希望在这本书里,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我对于这些经历的思考,把我跨越失败和挫折的经验与读者分享。

我大学毕业后又先后留学日本和美国,在学校里待的时间很长,因此有着很重的校园情结。成为职业经理人后,我在业余时间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给大学生作演讲。经常有学生朋友来问我,不知自己未来的前途在何处,人生的方向一片迷茫。当我回国领导上海微软时,手下的很多员工都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他们把我当做父亲看待,渴望从我这里得到帮助,甚至希望我指点他们的人生道路。其实,15岁的我、25岁的我,甚至35岁的我何尝不是一样困惑、彷徨和迷茫?因此,这本书的读者,就是那些曾和我一般渴望成功,却找不到成功之道的朋友。

我是一个天生激情,也特别崇尚激情的人。成功的人生的确需要激情,但更需要掌控和保持激情的技巧。人生如果是一场长跑,激情就像火种,我们需要用一把质地优良的火炬,穿越风雨,经历霜雪,把火种保护到终点。我希望自己的这本书可以帮助更多的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火炬。

很多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可以给出一个简明的答案:简单+勤奋。做人简单,做事勤奋。这就是我的那把火炬的核心成分。

为什么我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那是因为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转,大到宇宙,小至一花一果,其实都遵循若干非常简明的规则。只要掌握这些规则,就可以不断加以复制,就像我们儿时玩过的万花筒,创造出缤纷多彩的人生内容。

如果我可以成功,你为什么不可以?

职场励志经典小故事:让网易化险为夷的谦逊推手-孙德棣2

美国《商业周刊》6月公布的"2003年度25位亚洲新星"中,网易代理CEO孙德棣的入选,使人们开始对这位行事低调的经理人抱以疑问——为什么是他?

其实,答案是显然的,孙德棣2001年9月担任代理CEO时,网易正面临着会计丑闻,诉讼的压力,要求其退市的威胁,让人怀疑这个公司还能不能存活下去。入主网易一年半的时间,孙德棣至少解决了网易被起诉的问题,公司股票又在纳斯达克交易了,而且网易还走向盈利,在过去3个月中股票上升了3倍。

《商业周刊》对孙德棣的评价是 Unassuming(谦逊),孙德棣则告诉《财经时报》:“务实是我们公司最重要的精神。”

逃离险境

对一年半前的网易,《华尔街日报》的评价是,“总部设在北京的互联网门户网站网易似乎走到尽头”。

毫无起色的广告收入,使其成为一度狂热的投资者所回避的对象。2001年8月,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股价跌至美元,还不到美元发行价的4%.更糟糕的是,在网易暴出公司曾误报收入后,一个投资者团体对其提起集体诉讼。就此展开调查,使网易错过了向纳斯达克提交收益报告的限期,并导致其股票在2001年最后4个月停牌。

而在网易首席执行长和首席营运长相继换人后,公司管理陷入换乱。孙德棣坦言,那是一个困难时刻。

事实上,正是由于成功地使网易“化险为夷”,孙德棣才会成为《商业周刊》25位亚洲新星之一。回顾这段经历,孙德棣更愿意把它归功于网易的管理团队,而非自己单枪匹马所为。网易的浴火重生,与孙德棣及其管理团队的几大纠错决策息息相关。

当时,最主要是要先知道问题的原因,然后是对症下药。我们加强了内部管理,在财务上强调系统化去降低同样问题再次发生,我们采取应对措施和系统的改良,给美国纳斯达克长期解释,让我们的股票重新复牌。

其次,建立健全纯洁的管理团队。由于人事动荡曾给网易带来较大的冲击,网易开始抛弃当时流行的所谓梦幻组合,搭建更务实,具有共同远景的管理团队。比如,孙德棣曾是网易的一名董事,网易CFO李廷斌字是网易的前财务总监,负责网易无线事业部的高级副总裁梁均曾是丁磊1997年创业时的合作伙伴之一。

第三,气田一步实现收入多元化。这一点更多是受网易创始人丁磊的指点。由于是搞技术出身,丁磊的精力大多铺在技术问题而非日常管理上。丁磊关注在线游戏和短信业务等非广告类收入,是比其竞争对手意识到这是一个赢利机会之前很久的事。

“谦逊”制胜

30多岁的孙德棣言谈不多,加上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你甚至可以说他不善言辞。孙的唯一爱好是跑步,每天要跑45分钟到1个小时。他属于“谦逊一派”,这在充实作秀、张扬的网络界,算是一个异数。

孙德棣曾就职于百富勤融资有限公司,担任过英普达资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其职业生涯大部分经历与融资有关,长达十年的融资经历使孙可以近身观察许多公司,并在管理上受益匪。

这种长时间的观察,使孙在管理上非常重视流程、内部管理等。孙德棣对自己的管理风格概括为:诚信、务实、创新。“一职业精神去管理,我们不是在做宣传,我们是踏实在做公司,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

据网易一位部门经理介绍,孙德棣为人比较随和,和员工有亲近感,善于聆听下属意见,不会那么独断。只要对公司有利的意见,孙德棣都会采用。比如,2002年,网易刚刚发布一些管理流程时,一些部门不太适应,孙也亲自和各个部门做沟通,一起开会,一起分析这些流程。

领头人的“谦逊”对公司文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网易和两年前烧钱的网易完全判若两人。

这种务实的风格甚至影响到网易的人才招聘。孙德棣说:“我欣赏比较务实的实干派,不是个人作风,而是有团队精神的人。”

网易新经营

进入2003年以来,网易似乎好消息不断。到6月26日,网易的股价达到美元,成为中国网络概念股中最高的。网易正被冠以“纳斯达克成长性第一股”的称号。

在孙德棣看来,这只是网易新经营策略奏效的一步。网易的新经营策略很简单,将数目巨大的网民变为有价值的客户。孙德棣说:“通过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服务,应该是未来主要的营收方向。”

和另两大门户网站的策略不同,网易的经理不只在内容上下功夫,而且把目光转向如何从亿用户身上赚钱,而这是通过多种突进实现的。

广告只是一个最常规的突进。2002年后3个季度,网易季度广告收入的增幅均高于20%.今年第一季度的广告收入有所下滑,广告收入为1200万元人民币(14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的125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减少%。

最重要的是,网易找到了其他赚钱途径。在公司总收入中,广告业务仅占10%;电子商务及其他服务则是重头戏,所占比例达到了48%.第一季度电子商务及其他服务方面的收入为亿元人民币(128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的8310万元人民币1000万美元增长%较去年同期的200万元人民币240万美元增长%.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对网易自主开发的在线游戏《大话西游》的兴趣日益增加,以及无线短信业务的平稳增长。

孙德棣向《财经时报》透露:"未来的竞争主要会在非广告业务上。我们正在全防卫发展,现在主要做的是短信,彩信我们从4月已经开始推出,未来的、3G开始普及,也会带来更多商机,潜在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我们还在经营两款游戏,我们开发一些新的游戏可以在未来1年内推出。"

但孙德棣仍面临重要挑战,一方面,网易的两大竞争对手——新浪、搜狐对其虎视眈眈,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有投资人认为,尽管网易广告收入比例很小,但高达40%的手机短信收入,仍然是其收益多元化的瓶颈。而一些分析师认为,网易部分短信与网络游戏业务存在一定的政策奉贤,社会争议较大。

71 124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