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优秀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第一篇】

1、读拼音,写词语

gǎi guān   chén dù    yī lài    nóng  gēng

(       )(      )    (     )   (       )

huí  guī     qián  rù   kòng zhì   zhé xué

(      ) (      )(      ) (      )

2、辨字组词。

懒( ) 联( ) 架( ) 幻( ) 核( )

赖( ) 连( ) 驾( ) 幼( ) 该( )

3、词语填空。

( )风( )雨 出乎( )( ) ( )( )深海

( )云( )雾 探索( )( ) ( )( )到底

★★

1、我要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认真体会加粗词句的意思,再把这些词句抄一抄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问句有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判断下列问句属于哪一种。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2)、难道不是人类在呼风唤雨吗?( )

(3)、你知道是谁在呼风唤雨吗?( )

(4)、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

(5)、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

(6)、人类不是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吗?( )

★★★

1、写句子

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2、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3、科技发展带来些什么变化,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写一定写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学生自学自制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二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部分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总体感知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填空: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填空

1爱迪生()了电灯。

2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地心引力。

3经过仔细检查,我终于()了这道题的错误。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可出示图片辅助)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并体会古诗句精妙用处。

7)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3)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改变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发现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设计【第三篇】

近义词

改观──改善  依赖──依*  出乎意料──意想不到

探索──探究  依然──仍然  回顾──回忆

呼风唤雨

是形容能够支配自然的意思。

出乎意料

形容事先没有想到的。

千里眼

本文指像望远镜一样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依赖

本文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依*自然生活。

顺风耳

形容听觉灵敏,能听到很远的声音。

腾云驾雾

传说中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

观察得非常透彻,清楚。

呼风唤雨  改观  依赖  探索  回顾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注:利用工具书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选择词语在课题中的正确解释,使学生能够恰当运用词语。)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注:落实双基,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读书)

2、检查学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习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1)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注: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设计把握全篇的大问题,牵引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具体要求为学生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把握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设计的。)

生按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习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习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注: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之多。)

师: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继续学习,回顾思考题。

二、解决问题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它们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诗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原诗中指什么?作者引用想表达什么意思?

③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④拓展练习。练习用“在农耕社会,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句式说一句话。

2、学习第2段

⑴师引读

⑵出示“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师:课文的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师:看到人类创造的这么多的神话,你想说什么?

⑶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⑷师小结:20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我们不能不说,生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5自然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说:(略)。那么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呢?

学生自由汇报。

三、归纳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注:在归纳概括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从课文写法上来总结,以便学以致用。)

五、生成创新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任选其中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⑴如果你是古代王公贵族,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科技成就,你会说些什么?

⑵畅想一下21世纪或未来世纪,科学技术还能创造哪些奇迹?我们的生活还将发生哪些变化?

六、作业

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的书目是路甬祥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回到家,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结束语:

课文的疑问解决了,科学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20世纪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发现发明,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神话,是人类生活大大改观。那么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该……,更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现发明,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16 872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