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谈礼貌》(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我教《谈礼貌》(通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谈礼貌》【第一篇】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课文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说明,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以礼相待,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减少矛盾,和睦相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第1自然段点明题旨。先以中国的古训为引子,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第2至4自然段用三个事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第5自然段发出呼吁,指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说岳全传》上有这么一段: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欣赏:     议论性的文章一般都要用一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一段就选用了《说岳全传》里的一个小故事,生动而又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做人有礼貌才受欢迎的道理。故事很小,但很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了故事,牛皋的莽撞、无礼,岳飞的诚恳、彬彬有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说明观点:选择合适的事例

《谈礼貌》是1篇说理文,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有古时候的,有现代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普通人的,有伟人的)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试想想,如果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这样一个事例来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个道理,用"小朋友踩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这个事例来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用"牛皋、岳飞问路"这个故事来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这都是不太合适、不够准确的。   所以,我们在写说理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取合适的事例说明观点。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中国向来被称作礼仪之邦,你知道哪些名人讲礼貌的故事?搜集一下,讲给大家听。

2、有关礼貌的名言很多,请摘录几条写在下面:

3、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选取恰当,也适于表演,可以几个同学一起排练一下。 补充一点个人的想法,与李老师相同的便不再赘述。我认为作为1篇说理文,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用记叙文来上。对人物的语言的分析要从紧扣“礼貌”来说。高万同老师说,说理文的重点教学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问题。我想这篇课文也不例外。最后练习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谈谈学了本课的收获,可以是一句话名言,也可以是写一写读后感。

《谈礼貌》【第二篇】

19、谈礼貌

课时安排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从三个事例和随后的议论中,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初                   备

复     备

一、创设情景,漫谈礼貌。

1、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板书过程中相机指导“貌”的书写)

2、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

(板书:谈)让我们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了哪几个故事,读完后,再想想,关于“礼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读课文新词、难句。

咳嗽 纠纷 态度粗暴 出言不逊 彬彬有礼

安慰 师傅 减少矛盾 思想情操 文化修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5、点名检查自读情况,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重点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初                   备

复     备

三、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由古训引出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二部分(第二到四自然段)用三个事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学会礼貌待人的重要意义。

四、朗读课文

五、生字教学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重点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3、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

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组词。

雅(      )       慰(      )     刮(       )   嫌(      )

稚(     )        蔚(     )      乱(       )   谦(      )

三、扩句。

1、小王表演节目。

2、他喜欢养花。

3、老师讲述任务。

教学

反思

19、谈礼貌

第二课时

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重难点

1、从三个事例和随后的议论中,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初                   备

复     备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课文围绕着“礼貌”讲了哪几个故事?

二、精读感悟故事一

1、是啊!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早在《说岳前传》中就记载了岳飞礼貌待人的故事。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小节。

2、同学们,大声地朗读有助于表达你的感情,而默读更有助于思考。请你拿起手中的笔,默读第二节,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情、语气,看看故事中的人物给你怎样的印象,圈圈画画。

3、  学生自学    4、交流

牛皋

(1)抓“吼”“呔”“老头儿”“爷”体会牛皋的傲慢无理,指导朗读牛皋的话;(介绍牛皋,生性豪放,不拘小节,是岳飞的结拜兄弟)加上动作表演,读读看(教师示范)

(2)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老人,你会怎么想?

(3)引读(大家的感受和老人一样):所以老人—

岳飞

(1)与牛皋相比较,你有什么感受?(抓住“离镫下马”“上前施礼”“请”“老丈”)

(2)读好岳飞的话

三、精读感悟故事二

1、同学们,(板书:岳飞问路)这个只是课文中举的一个事例,你看,他先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最后讲讲自己的感受。故事虽短,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与你的同桌合作学习第二个故事,也用上同样的方法。读读课文,你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下面圈圈画话,谈谈你们的感受!

2、学生同桌间合作学习3、交流

小朋友         出示句子“女青年回过------”

“连忙”说明了什么?;重点指导朗读、评价小朋友道歉的话“对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脏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初                   备

复     备

女青年

(1)面对小朋友如此真诚的道歉,女青年会怎么想呢?她是怎么做的?(抓住“微笑”的好处)

(2)出示作者的感受,你又明白了什么呢?

(3)是啊!从(板书:小朋友道歉)这个故事,我们看出要想人与人之间相处更加和谐,礼貌待人必不可少啊!

四、精读感悟故事三

1、同学们,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需要礼貌,伟人也是这样的。读读“周总理慰民”的故事,还是用上刚才的方法,这一次自己学,相信你的收获更大!

2、学生自学      3、交流

周总理

(1)重点指导朗读、评价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感受总理语言的文雅、和气、宽容。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2)看插图,周总理说话时的神情是怎样的?(用上文雅、和气的语气读)

(3)是啊!

五、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1、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了。它们都是讲同一个道理,要讲“礼貌”(指着板书)可是,你看课文在这三个例子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吗?

2、学生思考,讨论      3、交流

4、同学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很多古训中就包含了这层意思。出示:

“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

学完了课文,你再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礼貌待人的话语与大家交流

板书:生活更美好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让我们发扬礼貌待人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短短的一句话中竟包含了三个“您”,多么尊敬他啊!)

(例子从古到今,有普通人,也有伟人的,从多个侧面来说明在生活中要讲“礼貌”,使人心服口服)

作业

设计

四、读写结合,活学活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板书:省略号)同学们,请你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下来!

友情提醒:先写一写这个小故事,再说说自己的感想,你的道理会更加让人心服口服哦!

教学

反思

三个事例的写法是一样的,在教学这三个事例时,我把重点放在第一事例上。因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这个,而这个事例也是最能讲点出语文的味道来的。其他两个事例,我由“扶”到“放”,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自学,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谈礼貌【第三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6

《谈礼貌》一文综合性学习自学成才动的“情感之旅”

一、设疑 激趣

1.设疑导入。上课了,教师跨进教室直接宣布上课,有意省略“师生问好”这一课堂程序,引发学生的疑问。教师却“平淡”地表示:同学们,我们以往每天上课前都要“师生问好”,如此周而复始,太繁琐了,从今以后就省略了吧。

2.激发讨论。针对上述问题引发师生之间不同意见,教师顺势撩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师(反方),礼貌乃生活琐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学生(正方),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我们以“礼仪之邦”为荣。

3.揭示课题。教师顺势引导:简单的思辩,揭示深刻的主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期待文明的复兴,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

评析 《谈礼貌》一文是1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俗易懂,其道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内涵,找出课文学习的生长点,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已知”(即中国是“礼仪之邦”)产生碰撞。这样,以学生的疑问为重要切入口,大胆向外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探究向纵深发展。此时的境界可以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选择 合作

1.研读课文,思考:你了解中国礼仪文化吗?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了解它?

2.请你选择你的合作伙伴进行研究,以下同学们讨论出的选题供大家参考:(1)中国礼仪的起源;(2)中国礼仪的分类(相见礼、婚礼、丧礼、祭礼等);(3)中国礼仪的演变;(4)中国古代至“礼”名言;(5)中国古代礼仪故事。

3.制定研究计划。

评析 中国的礼仪文化范围广泛,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研究小组,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调整研究的角度,将相关问题或分类或合并,按一定的顺序确定几个研究课题。接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教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使“心动”付之于行动。如安排研究时间表,分析、利用、创造研究的条件,预测研究成果等。此时学生参与实践欲望强烈得如:“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三、探究 体验

1.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教师关注某些“弱势群体”,可以是其中某小组一员。)

2.交流研究进展,共享研究资料,吐纳研究经验,排解研究困惑。

资料交流包括?押

历史的:从中国礼仪的起源到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民俗的:礼仪的演变,跪礼、揖礼、拜礼和官礼、宾主礼、卑幼见尊长礼等;

教育的(蒙学):“亲师友,学礼仪,香九龄,能温席”(三字经);

文学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戏剧表演的:文中的三个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试着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也可以课外搜集的)

音乐的:《礼貌歌》等等。

评析 在探究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个个挫折,生成一个个新的问题,从而产生一个个新的需要。教师此时处在辅导地位,而贯穿综合性学习活动始终的是问题解决过程,是教师促使学生持续付出努力的激励和刺激,这样让学生不断感到自我能力的实现,并不断迸发自主、创造的火花,这也是综合性学习最有魅力之处。可以肯定,在这种情境下,许多学生此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四、共享 交流

1.交流研究成果。

a.举办主题演讲b.进行礼仪知识竞赛c.表演自编的课本剧d.汇编“中国礼仪小知识手册”e.展示自编的手抄报……

2.畅谈研究体会。

3.设计新的“师生问好”方案。

评析 在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也要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不作绝对评价,提供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丰富的个性的体验。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上,了解他们感悟了什么,程度怎样;体会到了什么,程度怎样。也可以让学生写研究日记,敞开心扉,真实地记载研究的甜酸苦辣,从反思中,从共享中,从交流中,使学生品德与人格进一步完善,学习方法和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会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真切地体会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单位分别是:江苏省金坛市实验小学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研室)

《谈礼貌》【第四篇】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粗暴 纠纷 安慰 文化 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

(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第二课时〖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

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板书:事例动作说理神态语言贴切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练习设计:

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24、谈礼貌

神态

故事  动作

语言

说理  贴切

课后笔记:

《谈礼貌》【第五篇】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主要板书计划:

不失色 态度彬彬有礼 关

礼 古训 君子 不失口 说话使用礼貌语言 系

马上吼道“呔,爷问你”讨人嫌 更

貌 ① 和

下马施礼 “请问” 人心暖 谐

待 连忙抬脚 “对不起”

② 生

人 优良传统 微笑着说“没关系” 活

文雅和气 宽容 更

③ 安慰 “不能怪你” 美

沟通心灵 反映情操和修养 好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1、组词

2、补完词语

3、造句

课外: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课题

1、板书:30、谈礼貌

2、学习“貌”,指名组词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嫌、盾、训、逊”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校”课文中读“jiao”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古训矛盾咳嗽粗暴纠纷

安慰情操修养文雅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指导

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4)师小结: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庄重的语气)

(7)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

(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根据生交流,师板书:马上施礼“呔,爷问你”

下马施礼“请问”

B、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

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

D、齐读第2自然段

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A、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B、齐读最后一句板书:避免纠纷

架起桥梁

C、指导朗读:(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

D、齐读第3自然段

交流第3个例子。

A、学生交流,师板书:文雅和气宽容

安慰,不能怪你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B、指导朗读

C、齐读第4自然段

(3)练习(出示填空题)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飞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__________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5)小结: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交往”

(3)齐读第2句话(理解“恰当地”、“和谐”)

(4)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5自然段

(7)小结,板书: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三、作业

1、课后练习4

2、熟读课文,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说说句子的意思。

2、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说说课后练习4中的句子的意思。

2、齐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三、说话练习

1、交流上堂课布置的作业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2、练习

(1)先同桌二人互相讲讲

(2)指名上台讲

(3)表扬优秀生

四、作业

课后同学间相互讲讲礼貌待人的事例。

16 571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