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实录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揠苗助长教学实录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第一篇】

之一

佚名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第二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教学这两则寓言故事中,学生针对插图与课文内容提了一些问题,想想还真有些道理。

如《揠苗助长》这课,学生对着插图提出质疑:“既然文中写老农干的是筋疲力尽,那为何图中真在拔苗的他连一滴汗也看不到呢?不太符合常理呀!”针对课文内容,学生问:“既然是老农,应该是很有这方面的经验才是,怎么连这简单的道理也不懂呢?是不是改成刚刚学种田的年轻人比较恰当呢?”

如《鹬蚌相争》这课,学生也对插图存在质疑:“鹬蚌身旁不是有一块大石头吗?鹬为什么不把蚌甩向石头,让它破碎,不是可以美食一顿,又不至于被抓吗?”针对内容,问:“既然双方的嘴都被夹住,又怎么能说话呢?”

看对这么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特别欣慰。虽然上面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理由让他们明白,但这些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能有自己的思想,有个性,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第三篇】

作者:曹丽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2

学完《揠苗助长》的故事,我问学生:“假如你是这个农夫的儿子,你看到田里禾苗枯死,你会回家对父亲说什么?”一生说:“你这样硬做是不对的,你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把事情越弄越糟。”显然这学生看过什么参考书,回答问题一针见血。一生说:“你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禾苗离开了土就吸不到养分,就会枯死,你又干得筋疲力尽,白花力气。”这学生用了一句谚语,有自己的理解,很好。一生说:“你不可以这样做,这样不仅浪费自己的心血和力气,而且还亏了本,因为这样会把可以变成粮食的禾苗变成了一堆杂草。”这生意思理解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也不错。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则寓言中的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3、在读准、读好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想不想听?

生:想。

2、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师手指课题,生齐读:揠苗助长。

3、师讲故事。

二、读故事,了解内容。

1、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读一读?

生:想。

2、你们自己读一读吧,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师:故事读准读通了吗?老师请4个人,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师评价:

生1:读书不多字,不少字。

生2:读得真流畅,声音也好听。

生3:正音,领读“长了一大截”。

3、知道题目中的“揠”是什么意思吗?

生:“揠”就是拔的意思。

再次齐读课题。

4、怎样才能读好故事呢?看屏幕,这儿有些词,有的是难读的,有的比较长,你们可以加表情读。(出示词语)

一点儿也没有长         十分焦急

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筋疲力尽

长了一大截             兴致勃勃

都枯死了

5、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左边是禾苗的长势,右边是农夫的心情。

6、师生配合读,师读左边的词,生读右边的词。

师:你们真了不起,读出词的味道了。如果把这些词放进课文,一定能读得有滋有味,自己读吧!

生自读,师评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经读出味道了。

三、品故事,读出味道。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评价:听出来了,这个农夫有点急。

领读“焦急”。

师:先看“焦”字,出示:焦的古文字。

分析字形,课文里的这把火在谁心里?

生:农夫心里。

再来读这个词“十分焦急”。

师评价:

生1:嗯,强调了“十分”,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生2:嗯,他读得都急到眉毛上了。

师:带到课文中读。(出示:可他总觉得……十分焦急。)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农夫在田里怎么样啊?仿佛听到他说什么?

师:他为什么那么焦急?

生:因为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

师: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吗?(生:不是。)那他为什么觉得它一点儿也没有长呢?

师:是啊,禾苗有它自己生长的规律,可这个农夫太焦急了,天天去看,能看出它的生长吗?

2/、看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

哪个词告诉你农夫心情很急切?

生:巴望。

师:能换个词吗?

生1:希望。(师补充:迫切地希望。)

生2:盼望。(师补充:十分地盼望。)

师: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

生1:我考试没考好,巴望着下一次能考好。

生2:有一次,我去超市,人好多,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排到我,我多么希望人少一点啊!

生3:我很盼望每天只有一小时,这样星期天就能快点来到。

3、谁带着这样的心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他晴天去,雨天去,天天都去,真是太心急了,一起来读。

生齐读。

4、看,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就把第一自然段读好了,用这样的方法你能读好下面的自然段吗?

生自读。

5、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

师引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6、出示动画:农夫拔禾苗。

师描述:农夫栽下禾苗后,希望禾苗快快长高。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他想出一个办法,到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师:你想对农夫说什么?他应该怎么做?

生在师的引导下说出:禾苗有它的生长规律,农夫这么一拔,就破坏了它的生长规律(师纠正:应把“破坏”改成“违背”)。他应该让禾苗一天天自然地生长,这样禾苗才能长得好。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7、读书让我们思考,思考又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补充讲一个《喂金鱼》的故事。

提问:金鱼是怎么死的?他应该怎么做?

8、小结,揭示寓意: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小故事,大道理,这就叫“寓言”。(板书:寓言)和老师一起写。注意“寓”的下面是竖、提、点,不要写成撇折、点。

四、讲故事

1、你能借助词组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吗?

2、指名说,师评价:你不简单,能把故事讲完整。但是,把故事讲完整还不够,把故事讲精彩,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故事大王。(出示一颗“☆”)

3、同桌互相练一练,互相指导指导,看谁讲得最好。

老师巡视指导

4、谁想成为今天的故事大王?

一生上台说故事,师把故事大王的☆奖励给她。

师:如果你想挑战她,可以在课后去找她,当然,也可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教学生字。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中的六个生字。

出示:宋、焦、疲、勃、闷、枯。

读一遍。

2、拿出笔,每个字写一遍,边写边记。(配古筝曲)

3、反馈:投影显示某位学生的作业。

写得怎么样?笔画漂亮还是结构漂亮?

老师有个小建议:“疲”的横短一点,这样里面的“皮”会露出来,字就更美观。

六、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揠苗助长》,我们不仅读好了故事,还讲好了故事,学写了里面的六个生字,还懂得了: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另一个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练习讲一讲那个故事。

16 515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