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教案【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教案【实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秋天的雨》教案【第一篇】

教材简介: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彩色的季节,大自然给予了孩子美的感受,让孩子们从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上领略了秋天的。美丽。"秋的畅想"主题活动给孩子深入了解秋天的机会。《秋天的雨》是1篇语言优美、意境幽远的散文,作者巧妙的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秋天的雨赋予了生命,从秋雨的歌唱、颜色、气味和发出的信息四个方面来展开,以秋雨为线索,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诗情画意的秋天。其中拟人的手法更能让孩子领略语言美、意境美,从而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学习。

目标预设:

1、感受散文中表现的秋雨带来的美景。

2、初步了解散文中运用的比喻手法,学习"她把×颜色给了××,××××像××"的句式。

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散文意境的感受。

活动重点

通过散文感受秋天的美,巩固对秋天主要特征的认识。

活动难点

体验散文的语言美,学习散文中优美的词句。

设计理念: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与和谐的过程。在活动中,要恰当把握好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使教与学相辅相成。活动中,我主要通过欣赏形象生动、具体的画面帮助幼儿直观感知秋天的美丽。通过反复倾听,运用完整和分段欣赏相结合的方法,辅以提问,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细致、系统的帮助幼儿感受散文所蕴涵的意境美、语言美。提升对秋天的知识经验积累。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我充分创设大胆发言的机会,通过集体与个别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在美的感染下愉快的进行学习,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完成活动目标。

设计思路:

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热爱和探索大自然是儿童最常见的表现,他们对秋天的季节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在表述上词汇不够丰富,思维不够开阔,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好好地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引领孩子们去探索。通过散文《秋天的雨》让孩子从中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学习关注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感受到散文中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温馨,启发孩子们无尽的遐想与表现,给幼儿提供了绝佳的欣赏学习的契机。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主动参与活动、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幼儿对秋雨的原有经验。

教师播放下雨的音频,并吸引幼儿注意:听!这是什么声音呀?你是怎么知道的?活动一开始就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秋雨上来,并交流讲述对秋雨的认识,如:秋雨是凉凉的,轻轻的,细细的等,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给予肯定的基础上,然后教师将幼儿自然地带入到散文的优美意境中来。

二、初步感知散文诗。

1、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一起来听听《秋天的雨》这篇散文。听过以后可要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散文诗里的哪一句。"(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2、提问:这篇散文叫什么名字?你喜欢散文里的哪一句?(启发幼儿尽量说或者用动作表演。)

三、运用课件图文结合,帮助幼儿分段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师:我们来看一看秋天的雨在大自然中都有哪些变化?

1、欣赏散文第二段:想--秋天的雨。

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学习词:清凉和温柔、轻轻地、悄悄地。)教师小结:秋天雨后,自然中发生了变化,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秋天的门。

2、欣赏散文第三段:看--秋天的雨。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盒颜料?她把各种各样的颜料给了谁?(学习"她把×颜色给了××,××××像××"的句式。)教师小结:秋天到了,各种树都发生了变化,水稻变金黄,水果成熟,农民伯伯准备要收割;美丽的菊花都开了。

3、欣赏散文第四段:闻--秋天的雨。

师: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呢,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感觉怎样?(鼓励幼儿积极思考,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小结:原来秋天来了,水果都成熟了,会散发出香味,菠萝甜甜的,梨子香香的,还有苹果、橘子稻谷……

4、欣赏散文第五段:听--秋天的雨。

师:为什么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呢?它告诉我们冬天快来了,小动物要做什么?(学习词:衔、造、挖、油亮亮。)教师小结:小动物忙着做事情,小喜鹊造房子,小松鼠做粮食,小青蛙加紧挖洞,小树叶有的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有的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准备要过冬。

5、欣赏散文第六段:秋天的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师:秋天的雨为什么会给大地带来一首丰收的歌?为什么会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快乐的歌?(从中提升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这首新的散文诗,小朋友也看到大自然这么美丽,那么,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202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练习五教案例文【第二篇】

教材说明

选编这篇文章,无论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是从语文学习上看都很有现实意义。从本文的思想内容看,叙利奥的年龄与阅读本文的五年级学生相仿,叙利奥面对的家庭经济环境虽然与我国小学生不尽相同,但是学会关心体贴父母,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是所有青少年面对的共同问题。尤其我国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数从小受到溺爱,体恤父母、老人的意识较差,本文就很具有针对性。从表达方法看,这篇文章构思严密,叙事清楚,主要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是1篇让学生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的好课文。同时,选编本文同选编《凡卡》一样,可以让小学生接触一点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一些外国文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什么是抄写员?本文说的小抄写员是谁?

(抄写员指照着原文抄写的人。本文中的小抄写员指的是叙利奥。)

2、了解本文的作者。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儿地。

迸出: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发出。

瞟:斜着眼睛看。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该这样。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2、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14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2530自然段。)

四、分组分部分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三、突出重点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句子①

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就这样做下去吧!从心里很快活体会出他默默帮父亲工作,看到成果,他很高兴。就这样做下去吧!说明他要帮父亲抄下去的决心很大。

句子②

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叙利奥就起来工作。

从每天十二点体会到为了帮助父亲,他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

句子③

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叙利奥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从心里很难受,继续做下去,仍旧工作去体会。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真是很难受,可看到父亲和一家人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句子④

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怕父亲知道,就不会让他做了,所以他没有告诉父亲。

句子⑤

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从恳求体会出叙利奥的心里非常难受,委屈。

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体会到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做事,减轻父亲的疲劳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还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说明他很体谅父亲的辛苦。

句子⑥

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渐渐冷淡了叙利奥看到这个样子,伤心得不得了。

从夜夜体会到叙利奥这样工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亲的冷淡,使他伤心到了极点,可为了帮父亲,他仍旧没有为自己辩解。

句子⑦

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起来。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

(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工作看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干,就是对这个家的不负责任。)

句子⑧

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眼里已经没有他这个人了。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追问:请你想象体会,什么是刀割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叙利奥此刻已是伤心欲绝,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2、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

(没有,习惯的力量,为爸爸分忧的信念使他半夜又起来。)

追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

(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不要。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父亲很爱叙利奥,如果叙利奥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会让他做的,他也就帮不了父亲了。)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

家里的生活很清苦。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工作很辛苦,父亲常常诉苦: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叙利奥心疼父亲,想为他分担一些。

4、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认真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父亲知道了真相,心中充满了愧疚,也充满了对儿子无尽的爱。)

四、总结,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五、作业。

1、分角色表演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

2、预习《向命运挑战》一课。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三篇】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1篇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1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演化成的一个故事。课文通过描述孟郊母亲在儿子临出远门前,深夜缝补衣裳、清早村边送别,以及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抚摸自己的衣服而触景生情,引出诗歌《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本文是1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联系自身的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要报答父母。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我请学生借助文本插图,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关键词句并反复朗读。例如:“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用心体会。在朗读的基础上,我深情地设问,母亲是在什么时候给儿子缝补衣裳的?她是怎样缝补衣裳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体会,经过了一天的劳作,母亲应该很劳累了,可是为了给儿子缝补衣裳,,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母亲对儿子多么关心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老师进一步引导,夜深了,此时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可是母亲却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着。母亲缝着这一针针一线线,她仅仅是在缝补衣裳吗?这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的是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啊!母亲一边缝一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然后,我请学生想象,母亲还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感悟母亲对孩子的恩情。

议母子行为感受母爱

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母亲虽然缝补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这时,母亲舍得孩子离开自己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再次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话: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感受母爱。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感受,体会母亲头上的白发是为了儿子操心而多出来的,母亲对儿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着请学生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引出学过的成语:情神似海恩重如山舐犊之爱。进一步感受母爱。

说实际生活报答母爱

在学习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为父母做什么事,都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这时候,我请学生把对母亲的感激用语言写下来,有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这样写到孟郊也永远铭记着母亲的恩情,因此到50岁了,孟郊还念念不忘母亲的恩情,于是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把情感推向高潮。

小学二年级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怎样预防运动损伤事故。

2、了解预防运动损伤及事故的要求,逐步学会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3、对科学锻炼身体有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知道动物模仿操的名称,动作方法。能随音乐节拍进行练习,发挥自己创编动作体会乐。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体育课伤害事故发生的注意点。

难点:使体育课上的安全意识在脑海里得到深化,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发的运用。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卡片、红五角星。

四、教法与学法:

1、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发现寻求答案。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去发挥,去探索,去想象。

2、菜用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通过电化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并渗透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尝试与猜想和学生实际参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揭示课题。

① 出示杂技图片,思考问题。学生大胆猜想,各叙己见。

② 教师归纳出示课题。

2、学生看故事录象。

揭示问题:天鹅有危险吗?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归纳知识点:听从指挥有秩序。

3、教师提问:上体育课前对于身体不舒服的同学应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口答,教师加以说明。出示第二个知识点:身体不适停运动。

4、引导学生自己猜想:体育课上还有那些安全知识?学生讨论,各自发表见解。

5、验证与思考:电脑聪聪带了几个动画故事,里面讲的也是一些安全知识,想知道是什么吗?

让学生自己选择看的顺序,出示解答、评比、总结。出示三个知识点:做好准备防扭伤,相互帮助学保护,检查器械再运动。

6、学生自己小结,学到什么知识?

7、室内活动:动物摸仿操。

学生看录象,然后跟着进行分解练习。跟音乐完整练习。

学生创编动作进行练习。

8、课堂小结:

同学之间互评各自的表现,看谁得的五角星多。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1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为学习课文做下铺垫

有的小动物一到冬天就躲进洞穴里冬眠,哪位小朋友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要冬眠?(小青蛙、蛇、熊……)它们什么时候从洞里钻出来活动?(春天)冬眠的小动物从洞里出来活动就在惊蛰这个节气里惊蛰到了,天气暖和了,小动物们都有那些变化呢?

(二)揭示课题:《惊蛰》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一)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最后标出自然段

(二)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2、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认读词语、生字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读充分,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言同桌同学可以互相做小老师,听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一)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老师提出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感悟即:你喜欢哪种小动物?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中写这种小动物的语句再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

(三)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动物们心情、动作的词句进行品味、朗读

例:生:我喜欢小刺猬,惊蛰到了,冬眠的小动物都出来了,小刺猬醒的最晚,还没睡够,懒洋洋的,非常可爱

师: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让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小刺猬的可爱,好吗?读后再引导学生评议、练读

2、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大胆想像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没有写小蜈蚣的活动,假如你是小蜈蚣,惊蛰到了,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3、角色表演,加深体验

(1)有的同学喜欢小刺猬,有的同学喜欢小金蛇,你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活动表演出来吗?同学们可以自由结组,分角色练习表演

(2)小组上前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

四、指导认读《二十四节气歌》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个节气,这个节气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认读并指导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五、总结

“一年之际在于春”惊蛰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播种,也开始了丰收的期望,我真心地希望小朋友们在这大好春光里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每个人都健康地成长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二、学写生字

本课有6个生字:出、们、快、青、地、团

(一)你能记住哪个生字,把方法告诉给大家

(二)反复读字,口头组词

(三)学生试着书写生字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小诗《唱春天》

百灵鸟亮开嗓子,

唱出新调;

鱼儿顶开薄冰,

吐出泡泡;

种子拱出地面,

长出嫩芽;

桃树孕育花蕾,

冒出苞苞;

我们结伴春游,

唱唱跳跳

(二)《童年书架》有关文章

16 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