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姥姥的剪纸》教案【第一篇】

一、 基础达标:

读下面两组词语,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

啧啧赞叹            左邻右舍 (    )

刷刷刷刷            择(   )菜 薅草

悦耳至极            喜鹊登枝

清清爽爽            牛驮小兔

二、设问导读;

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仿佛看到了那几个镜头?你有什么感受?在旁边做出批注。

三、巩固练习:

(    )何时,(   )何地,(    )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  )立刻变得(        )。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二) 结合课文内容,补充句子。

1.“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 起                                          。

2.“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 起                                          。

3.“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 起                                          。

4. 仿写句子

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

剪(                     )。

我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

剪(                     )。

四、拓展练习

1.写写“我”对姥姥想说的话。(体裁不限)

2.收集一些剪纸。

3.学习剪纸。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篇】

目标:

1、感情朗读,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3、在字里行间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与人为善、舐犊清深,感受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4、关注生活,感恩之心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摸黑都能剪纸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3)“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什么用场?往哪儿贴?’”这个细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都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哝哝的情谊更让我们动容。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1,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 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写一两句在空白处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躺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

记住这篇课文,这位老人家,更要记得感恩。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三篇】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精彩教案选录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摸黑 都能 剪纸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3)“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什么用场?往哪儿贴?’”这个细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都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哝哝的情谊更让我们动容。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1,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写一两句在空白处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躺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

记住这篇课文,这位老人家,更要记得感恩。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笑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品文本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

2、好听!挺亲切的。同学们,笑源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3、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你觉得课文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4、作者回忆的一件件往事,又是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我们看到了姥姥剪窗花的画面,看到了姥姥干活儿的画面,看到了作者“刁难”姥姥的画面,还听到了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

是呀,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萦、难以忘怀,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魂牵梦萦、难以割舍的情怀?

5、就是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中用了哪些关联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好一个“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声”就是“声音”,这里的“色”,难道是颜色、色彩的意思吗?你认为怎么讲?(我认为是指孩提时候的生活。)这种生活是充满什么色彩的?

7、是啊,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有声有色”!  “我”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8、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呢?请同学们轻声读1—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指导朗读。

(2)“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3)想欣赏一下姥姥的剪纸作品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姥姥的剪纸有什么特点?姥姥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无所不能、技艺高超、心灵手巧……)

(4)你们能仿照课文的句子来赞一赞姥姥的剪纸吗?

出示句型:剪——像——,剪——像——,剪——能——,剪——能——。

(5)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引导学生抓住“死死地捂住”“摸着剪”“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来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3、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剪纸绝活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2)你能用学过的俗语、谚语、名言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3)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4)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过渡: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她还是一个             的人。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人缘广、干脆利落。

5、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引得众人啧啧称赞,作者也是心服口服。她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对我这个调皮的外孙更是疼爱有加,她又是如何用剪纸来传达这份真情呢?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拴) “拴”怎么理解?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

2、默读课文第7—13自然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3、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剪纸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点?(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姥姥对我的喜爱和呵护,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4、引读:从那时候起,……充满了好感。为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煮饭的老牛、洗衣服的老牛、喂猪的老牛……)

5、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6、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三、心梦飞扬 亲情流淌

1、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2、请你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 《无声的爱》《我的童年》 《我是风筝,你是线》 《联结》)

3、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

4、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5、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一段话。

四、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1、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2、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在你的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是的,也许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一定和文中的姥姥一样有一个永恒的动作、一个永恒的眼神、一句永恒的话语,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一个当你晚归时那焦急的眼神,也许只是一句让你早已厌倦的话语:“小心,别着凉﹗”……这些都值得我们捕捉、记忆和怀念。

3、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感恩的心》响起。)

4、(在音乐声中)孩子,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永远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

五、课外拓展,延伸亲情。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3、拓展阅读:朱自清《背影》

冰心《荷叶母亲》

朱德《我的母亲》

六、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22 615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