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征文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征文优秀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大学生1200字【第一篇】

凝聚青春力量,共克新冠疫情

在2022年寒假,我参与了山西省委组织运城市盐湖区委承办的“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我负责拍摄、采访并记录各个岗位上不同大学生的工作状态。这其中不乏有奋斗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不乏有身居幕后统计疫情数据的工作人员,虽然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同,但是他们无一不在为疫情防控工作而坚守,为守护家园而奋斗,在他们的身影上,无一不闪烁着青春的力量。

在采访一线志愿者时,他们繁忙、高压的工作让我惊叹。志愿者们不仅要在抗疫的后线收集、录入、核对信息,他们也同样需要奔赴前线去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其中,再次返乡参与活动的尉紫仙同学主要负责在机场大道高速口检查外省人员的核酸检测报告、组织人员下车登记、配合交警维持交通秩序。与尉紫仙一样,闫佩奇同学按照疫情防控需求,在盐湖区农贸市场进行值守。盐湖区农贸市场是运城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基地,车辆、群众川流不息,工作强度很大。闫佩奇和其他志愿者们主要负责三码联查、防疫知识宣传,保证一方安全。在交流中,她们提到,其实“查三码”对于使用老年手机的爷爷奶奶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她们要做的不仅是帮助老人操作,更重要的是教会老人使用软件。如果只是机械地去要求老人打开三码,那么疫情防控工作无疑是灰暗的、冰冷的。在这两位的同学身上,我看到了青年对于一方土地的热爱,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疫情防控的大旗,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守护自己的家园。

不仅如此,身居幕后负责数据统计的李天怡同学表示,在每天的志愿者报名情况统计工作中,各个院校的学生占据总报名人数的“大头”。在志愿者线上培训会上,学生们经常能提出很多更加方便、高效的办法,大大缓解了一线防控工作的压力。在采访中过程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我前往运城市火车站导入所有省外返运人员的信息和“三码”的查验。在火车站工作人员简短的培训后,我便迎来了第二批春运回家的反向人。面对二百多人,我还是有些紧张,生怕遗漏任何信息,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信息导入中,我逐渐熟练起来,导入效率也变得高了起来。在持续两个小时的奋斗中,我亲身体验到了基层防疫工作者的不易,我只是工作了两个小时就觉得累,那么那些扎根于基层的工作者们的辛劳应当是我的数倍。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愿意做一个孤勇者,冲在防疫的最前线,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2022年2月20日,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太谷区,阻碍了学子返校的脚步。作为封闭在校的一员,我的感触颇深。在校封闭期间,学院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大批党员同志、青年学生纷纷主动请缨,自愿加入校园消杀工作。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在这特殊的时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最美的身影、什么是青春的姿态。

不论是寒假坚守在一线、守护家园的学生,还是校内自愿请缨守卫校园的党员,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新时代青年”,在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中,他们用行动接稳前辈们的接力棒,勇敢地担起时代的担子;他们用“逆行”诠释出青年担当,用“坚守”展现青年力量。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大学生1700字【第二篇】

日暮平安里

平安否,远行无音信。摹画家的轮廓,天涯之中,遇见的每一个人,都那么温柔,沉没深深的海底,暗无天日之中,恐怕也只是一个人在独自思虑。四季善变的天气,总会打乱所有美好的计划,低首默语里,茫茫红尘中,那些长短句上的温柔,以秋水之姿,屯我于蒹葭,一页页思念,适合写下来,借着揉碎的月光,塞满借居的人间。

适逢开学之际,离家数千里,也曾墨里寻过隔年雪,也问九叶重楼几钱,奈何尘世苦楚太多,情字相思无解。又遇新冠肆虐,怎奈久久被封在校园里。

我打开窗,呼吸第一缕新鲜的空气,打开门,风吹动着窗帘,晃荡着夕阳也搅动着时光,一首不熟悉却优美的曲子,总能恰到好处的挑动心境最脆弱那一根弦。还来不及收拾房间里的凌乱,夕阳照在妆台的镜片里,散发出刺眼的光,所有身边的事物还像与往常一样照面,只有夕阳的光线显得活泼地,充满新鲜地,跳上桌台,学着孩子一般无赖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夕阳褪去了光环,黯然落下山头。它留在石头上、田埂上、屋宇间的余温,也被全部冲淡去。就着日落时分的晚风,悄然入梦里,梦向枕边生。

我飘啊飘,又借着晚风重回故里。运城的盐池中,道路如织、纵横交错,池水清澄,映照白云,微风徐来,水波涟漪,遥望南山,其色如黛。柳宗元在《晋问》一文里,也对故乡的盐池描述道:“无声无形,漂洁迅诡,回眸一瞬,积雪百里。似陨星及地,明灭相射,冰裂雹碎。”银湖南依中条山,北靠峨嵋岭,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碧波涟涟,盐硝如雪,银光闪闪,一望无垠。其形状好似一个天然的沐盆,又像一条洁白的玉带,前代诗人誉之为“平浦横拖一匹练”,很有几分美的感受。

看着盐池美景,又觉有些饥饿。魂灵便一路奔走,来到了一枝花羊肉馆。我朝老板娘招手,一碗羊肉泡,再加两个饼。等饭期间,我看向四周墙上的壁画,一字一字写着这道美食的历史风情。生羊肉切成小丁,豆腐及红萝卜等也切成丁,并备葱花。锅中烧清油,油热后泼上辣椒面,然后下肉丁、菜丁及葱花,下调料,熟后出锅装盆待用。用羊尾及羊油煮一锅汤,即为羊汤。我悠然地吃完,又漫步继续游走。

携一缕芳草萋萋,掬一捧流星悠悠,将一抹月色滑进心田,淌过细碎的流年,轻落于最美的韶华里。可是不管走多远,家始终是归途。

行至不远处,看见了街边的一家蒸菜馆。因为我的老家在晋南,因此尤喜万荣蒸菜。犹记得每每大节时,妈妈总会为我做上几盘蒸菜,那菜里是家的味道。万荣县荣河镇的“后土娘娘蒸菜”,又叫猪肉拌菜。是流行于万荣县的荣河、光华、贾村、王显以及临猗的孙吉、北辛一带的一道农家风味名吃。每逢亲朋来访,贵宾临门,家里的主妇们必要蒸一笼热腾腾、香喷喷的蒸菜招待客人。猪肉经大火蒸制后脂肪渗透进了菜里面,食之肥而不腻,酥而不散,色泽诱人,香味扑鼻。亦菜亦饭,老少咸宜。万荣蒸菜最多也最好吃的是芹菜和粉条和肉搭配:将面粉、盐和调料粉放入切好的菜中,上下搅匀之后盛入盘中,再用面粉拌匀粉条和肉片,铺在芹菜之上,蒸熟后香气扑鼻。吃蒸菜,一是为满足食欲,二来也是一种乡愁的延续。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嚼咀着乡情,冗长而温馨!

归去,无萍水相逢,归去,无他乡之过客,归去,无须执着,无须悲伤。不早了,我也该醒了,梦里一次次流连忘返,想念日暮里被霞光普照的故里。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不过分执着,不过于苛求,摒弃忧虑和烦躁,用清醒的头脑,淡泊的心情,去专注做好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懂得如何撷取生命的花果,能有一份幽默的态度,偶尔自嘲,能有一份豁达的胸襟,懂得给自己减压和放松,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这险象环生的人生。

身在异乡城中的我想归去,身在城外的人又何尝不想进来,看看思念已久的人儿,尝尝校里常常记挂的饭菜,各人有各人的忧伤,各人又有各人的欢喜。不过,尤为庆幸的是不管在何方,我们都尚且平安康健,尚且仍有荣光在!

无论是否愿意,过往的一切,或悲或喜,或荣或辱,或离别,或相逢,最终都是一季花开,化为刹那轻烟消散。一路跋涉,一路流连,一程山水一阙词,一世浮沉一组诗。走来走去,归去来兮又别离,总有相逢日。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远方为你守望的父母亲人,学校里等待着大家到来的挚友,远方的你们,是我无数次眷恋的样子,当满天的霞光又一次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也终究灿烂*差异网 *一场,山无遮,海无拦,常驻美好间,日暮平安里!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大学生1100字【第三篇】

为了春回大雁归

仓皇而结的这两年,疫情像无尽的深渊,遥遥无期,迟迟未终。可我们还像期待春天一样期待新闻里的好消息,是因为我们相信那逆行而上的人们。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只为了那春回大雁归。

他们是不畏危险的医护人员,他们是帮助隔离疫情的公安干警,他们是运送物资的铁路工人,他们是各尽其责的志愿者,是他们主动放弃春节休假,义无反顾地投入防疫战斗,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的信心和决心。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惧高龄,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线。他曾在新闻采访中严厉地提醒老百姓“千万不能去武汉,危险!”可刚一转身,他却奋不顾身的要去武汉。没有飞机,就坐动车,没有坐票,就买站票。我们敬爱的钟爷爷心系疫区,他马不停蹄地在动车的餐车上办公,处理事务,及时掌握一线情况。虽然他年事已高再加上长途的奔波劳累,但他也只是短短的坐在餐椅上小憩一会儿,看着他憔悴的身影,让我们年少的心灵为之动容!

而更让我敬佩的还是我们的“白衣天使”。疫情就是命令,他们来不及吃年夜饭,甚至来不及跟家人告别,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疫区。出发前那气势恢宏的宣誓口号在空中久久回荡:“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那些不约而同在“请战书”上按下的红手印,义无反顾地在阻挡病毒的五指峰间“逆行”。

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为了可以去救治更多的患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临行前有很多人都剪掉了自己的一头秀发,医疗队里顿时多了许多“光头女战士”。他们将责任和使命付诸行动,引领了最潮流的发型。

他们在疫情一线,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争分夺秒,日夜奋战。他们有时每天休息仅两个小时,累了,困了,就躺在座椅上或躺在地上休息片刻,连身上的防护服都舍不得脱掉。有时连续12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生怕吃了喝了上厕所,一出病区就浪费掉一套防护服,只好憋着,扛着,熬着。

在一线他们身兼数职,除了是一名医护工作者外,他们还是心理辅导员,开导着患者,鼓舞他们鼓足勇气战胜病毒;他们分析患者需求,在医院组织起让众多患者走下床位跳起了“广场舞”让他们通过运动放下恐惧,来鼓舞患者士气;他们是患者最亲近的人,当病床上的老人因害怕流泪时,他会紧紧拉住老人的手安慰她:“会治愈的,我们一直陪着你”让老人无比安心。

当他们脱下那厚重的防护服、手套、口罩和头套时,看到那一双双被污水浸泡的皱巴巴泛着白光没有血色的双手时,无不让人动容;看到那一张张脸因长时间戴口罩和护目镜而留下的深深的压痕,他们却笑笑说这是“天使印记”,这是他们最美的战绩。

我不知道你们是谁,却知道你们为了谁,你们的汗水会换得车水马龙,人声沸鼎。而春天已至,大雁终究会归来。

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征文【第四篇】

不论是当年席卷全国的SARS病毒,还是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都来源于野生动物,2003年至今过去了17年,我看有些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过没关系,大自然可都记得。因为个人的无知,追求猎奇的刺激,这种贪婪和无耻破坏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相安无事,最终酿成大祸,可令人痛心的是,一群人吃野味却要整个社会来为之买单。2020年出的这场灾难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我们要和白衣天使一起抗击疫情!

有人向记者发来这样一组照片:这是从车窗外拍摄的,一位戴着口罩的青年男子正在后座沉睡,脸庞尽是疲惫,前排副驾驶座位上还放着他使用过的洗漱用品,一看便知才刚洗漱完不久。这名男子叫叶日辉,是一市镇综治办的一名基层干部,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照片里是他在防疫一线战斗多日后,以车为家的写照。从大年初一开始,叶日辉一直和同事一起,投入在防疫第一线。坚守卡点,排摸,阻止人员流动,叶日辉不是在疫情一线,就是在去往前线的路上。通宵执勤是家常便饭,实在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1月31日的早晨,刚刚通宵执完勤的叶日辉,终于有个机会好好的可以休息下了,但他只能小憩片刻,因为很快,他又要赶着去东岙村执行“清楼”任务了。这么些天过去,叶日辉只是家人通过几次电话,每一次也只是问候几句便匆匆挂断。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叶日辉应该在家里,和妻儿团聚,共享新春佳节。“我是一名乡镇干部,更是一名军人,疫情来袭,老百姓需要我们,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这是叶日辉的心声。以车为家,不只是叶日辉的一段防疫速写,也是一市镇广大干部防控疫情工作升级以来的普遍常态。他们昼夜坚守,坚持战斗在防控的第一线,他们凝心聚力,共同筑起防疫坚实的堡垒。他们是一市镇防疫的坚强力量,是一市老百姓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铁军。

有许多陌生人为白衣战士送去温暖。他们留下的'不仅是食物,更是对医护人员坚持的信赖。湖南卫视致敬在抗击疫情中白衣战士的歌曲《你有多美》MV出炉,歌颂在这场抗击疫情战役中最美的逆行者,最勇敢的白衣战士的致敬之歌。

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国加油!

23 203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