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稿(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听课评课稿(最新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老师听课评课评语【第一篇】

(1)教育设计思路较清晰,课堂教育能根据教育设计,基本达到教育目的

(2)能利用学生扮演等活动以及高考题的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知识归纳较完整,课堂容量较大。

建议:

(1)语言节奏、语调要适当控制;

(2)要培养让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3)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4)点评之前可先让同学讨论,以激发学生思维。

评课稿【第二篇】

汪老师人如其名,课如其人,清新、秀美。听了《泉水》一课,让我感动了好久。这节课的亮点很多,细细品味,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一、有效识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汪老师引领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诵读来识字,把理解词语与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如适时地用多媒体出现“瓦罐”、“杜鹃花”、“天然水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识事物来理解词语,从而也积累了词语。在理解“清脆”一词时,汪老师巧妙地运用现成的资源,说:“你的声音很清脆。”还提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你还听到什么声音很清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清脆”一词的意思,又学会了运用这一词语。

二、以读为本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所以汪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品读、换位体验合作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三、个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汪老师在课堂中非常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如:在学生读了“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这句话后,汪老师说:“老师发现你这个“冲”读得特别响,为什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感受,你能把这些感受浓缩成一个词来说吗?冲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汪老师又引导学生说:“泉水在黑暗的地下呆了那么久,一下子看到这么美丽的世界,阳光那么灿烂,到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泉水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再次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在指导读泉水说的话时,汪老师启发道:“从泉水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泉水很热情、大方、自豪、高兴)。在学生带着这些感受读好这句话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泉水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感谢汪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堂既实在又精彩的课。

听课评课稿【第三篇】

每次听姚老师的课都会有许多启发。她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我看来,她既像是一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大将,又像是一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母亲,让人不禁陶醉于她的课堂。

这次听了姚老师上的《行道树》,同样也让我有许多收获。总的感受可以用“高效”两个字来概括。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语言生动丰富,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教学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下面我就谈谈感受最深的三点,也就是姚老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三个方面的有效性。

一、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姚老师的课堂提问就是高效的。比如,文本解读时姚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选择下列句式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A、读了“ ”,我仿佛看到了“ ”。B、读了“ ”,我体会到了“ ”。C、读了“ ”,我不理解的是“ ”。这三个句式看似零散,其实很好地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A句式是引导学生关注行道树的外形,BC句式是引导学生关注行道树的内心和品质。于是之后归纳行道树是一列怎样的树也就水到渠成了。又比如,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话是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个难点呢?姚老师采用的是分层提问,各个击破的方法,也就是抓住了“神圣”、“痛苦”、“深沉”这几个关键词分别提问: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为什么神圣的事业会痛苦?深沉是什么意思?能否找出它的同义词?之后又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把对这句话的理解整合起来。这种先分后合的提问方法正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无疑是高效的。

二、关注学法指导的有效性。我们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姚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比如,她在文本解读这一环节刚开始时就不失时机地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又比如,学生齐读课文后,姚老师及时作出评价:读得整齐,响亮,但是行道树的感情没有很好体现出来。这一评价其实也渗透着朗读方法的指导。相信这些学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将会受益匪浅。

三、关注课堂拓展的有效性。目前,有一些课堂拓展存在着偏差,只是为拓展而拓展,拓展的内容与文本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而姚老师的这堂课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却能够和文本有机整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她首先设计了第一个小环节:面对行道树,请你选择一种修辞,用形象的语言,对他们说一句心里话。(学生当堂写并交流)我觉得这个设计不仅能以读促写,也能以写带读,让学生在写中更深刻地领悟行道树的内心和品质,也就是对文本解读的延伸和深化。接着又设计了第二个小环节:社会上有没有像行道树那样的人呢?这是对前面这个环节的进一步延伸:由对行道树内心和品质的领悟延伸到了无私奉献这一类人,这就很好地把文本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融合。

总之,这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是谈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三点不成熟的体会,还望在座各位老师指正。

教师如何听课评课的心得体会【第四篇】

时光匆匆,转眼间实习生活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现在已经是顶岗实习的第六周。中期的录课和巡回指导工作也要开始了。回想自己这一个多月来听指导老师的课和其他英语教师的课以及参加特聘名师组听评课学习活动的经历,也真的是收获满满,在对教学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现在对前期收获总结如下,欢迎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和交流。

1、备课一定要认真仔细,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详案,最好也准备说课稿,对于我来说,我的说课技能也有待提升。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对课程有整体的规划,有整体的课程计划和安排。

2、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不可太过宽泛,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一定要精准。

3、课堂导入很重要,要精细设计。

4、上课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采用学案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尝试建立奖励积分机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包办。

5、要充分考虑学情,给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一定要够,课堂讨论和生本教育与不要流于形式,通过给学生分配小任务,通过问题进行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上课多给学生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根据具体情况多进行鼓励性评价,做到评价具体细致,有针对性。

7、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给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

8、课堂节奏和时间要控制好,不要压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要具备,最后最好有本节课的总结提升和拓展。

9、上课多关注学生反应,多多与学生进行眼神等非语言的交流,多多注意细节,多对学生进行无形的鼓励。

10、上课多关注底下学生的反应。教师要注意到走神或睡觉或者略有困意的学生。不要一个人在讲台上讲的很投入却顾及不到下面学生的反应,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多走下来关注学生的反应。如果有学生走神或者有困意可以提问身边的同学或同桌以示提醒。

11、授课过程中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学情,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状况分层次设计问题,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教师提出的问题数量不必过多,但一定要精准。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不要太泛泛。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解释清楚,切不可一带而过。

12、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

13、教师的问题提示语很关键,要恰当的对同学们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问题启发思考贯穿课堂始终。

14、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语调要有变化,上课要有激情和活力。

15、板书设计很重要,板书设计不仅要漂亮美观,还要精心设计,体现知识的关联性和结构性。

16、教态力求稳定自然大方得体,在讲台上的动作和走动不要过多。

总之,作为一个实习老师,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真的是任重道远,虽然一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会一路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用张校长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教师讲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再少也是学生自己的。

23 1553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