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篇】

高二数学——必修5学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

创设情境

1.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2.一堆钢管共10层,第一层钢管数为4,且下一层比上一层多一根,问一共有多少根钢管?

3.探索:在等差数列an中,首项为a1,公差为d,求Sna1a2……+an.

概念形成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2、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正确选择公式)

(1)a16,d3,n10(2)a12,an16,n8(3)a410,a102,n123、计算:

(1)123n________________(2)135(2n1)___________________

(3)(4)135(2n3)___________________() 2462n______________

例题选讲

1、求集合{m|m7n,nN,且m100}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例

2、在两位正整数中,有多少个除以3余1的数?求它们的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第二篇】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几何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其求和。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优化思维品质,提高代数的推导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掌握及灵活运用。2.难点:诱导学生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采用“诱导启发,自主探究式”学法为主,讲练结合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分析: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和“主动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

1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等差数列的定义an+1-an=d(n属于正整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等差数列的等差中项2an=an-1+an+1,还有:若m+n=p+q,则am+an=ap+aq.我们应该怎样求a1+a2+„+an,其中{an}为等差数列,记Sn=a1+a2+„+an

我们知道200多年前高斯的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让他们计算1+2+就算出来了„+100=?当时10岁的高斯很快。高斯是怎样做出来的呢?他使用了什么简单高明的方法?

1+2+„+100=(1+100)+(2+99)+„+(50+51)=50*101,所以1+2+„+100=5050,这就是著名的高斯算法,到后来,人们就从高斯算法中得到启发,求出了等差数列1+2+„+n的前n项和的算法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从高斯算法中,人们怎样求出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1+2+3+„+n的和? 首先1+2+„+n(1)n+(n-1)+„+1(2)

2Sn=(n+1)+(n+1)+„+(n+1)(n个(n+1))所以 1+2+„+n=n*(n+1)/2 我们把上面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也就是说高斯当时用的就是“倒序相加法”算出了1+2+„+100的和

然而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a1+a2+„+an叫做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用Sn表示

即Sn=a1+a2+„+an

从高斯算法中得到的启示,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

Sn=a1+a2+„+an

=a1+(a1+d)+„++[ a1+(n-1)d](3)Sn=an+ an-1+„+a1

=an+(an-d)+„+[an-(n-1)d](4)两式相加得2Sn=(a1+an)+(a1+an)+„+(a1+an),有n个(a1+an)所以Sn=n(a1+an)/2(5)将an=a1+(n-1)d带入Sn=n(a1+an)/2中即可得到Sn=na1+n(n-1)d/2(6)(5)与(6)区别:第一个公式反映了等差数列的首项与末项之和跟第n项与倒数第n项之和是相等的;第二个公式反映了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d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可以与二次函数作比较。

联系:将an=a1+(n-1)d带入Sn=n(a1+an)/2中即可得到 Sn=na1+n(n-1)d/2

(三)知识应用,反思,提高强化知识

例1:已知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2n+3,求Sn 解:因为an=2n+3

所以a1=5, 即Sn=n(a1+an)/2

=n^2+4n 例2:已知等差数列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求前n项和公式Sn 解:因为S10=10* a1+10*9*d/2=310

S20=20* a1+20*19*d/2=1220 所以Sn=n* a1+n(n-1)d/2

=4n+n(n-1)*6/2 =3n^2+n 习题1: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9=72,求a2+a4+ a9=?

解:因为S9=9a1+8*9*d/2=9a1+36d=9(a1+4d)=72

所以a1+4d=8

又因为a2+a4+a9=a1+d+a1+2d+a1+8d

=3a1+12d =3(a1+4d)=3*8 =24

(四)归纳总结

对Sn=n(a1+an)/2 与 Sn=na1+n(n-1)d/2两个公式的熟练运用:注:已知条件不同时,公式的选择要依据已知条件,有利于很快的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

P45,1,2

教学过程【第三篇】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

问题就是(板书)“

这是小学时就知道的一个故事,高斯的算法非常高明,回忆他是怎样算的。(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学生讨论其高明之处)高斯算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发现这100个数可以分为50组,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一组,第二个数与倒数第二个数一组,第三个数与倒数第三个数一组,…,每组数的和均相等,都等于101,50个101就等于5050了。高斯算法将加法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迅速准确得到了结果。

我们希望求一般的等差数列的和,高斯算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二。讲解新课

(板书)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1、公式推导(板书)

问题(幻灯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由学生讨论,研究高斯算法对一般等差数列求和的指导意义。

思路一:运用基本量思想,将各项用表示,得

,有以下等式

,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似乎与的奇偶有关。这个思路似乎进行不下去了。

思路二:

上面的等式其实就是,为回避个数问题,做一个改写,两式左右分别相加,得

于是有:。这就是倒序相加法。

思路三:受思路二的启发,重新调整思路一,可得,于是

于是得到了两个公式(投影片):

2、公式记忆

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对应着等差数列前项和的两个公式。

3、公式的应用

公式中含有四个量,运用方程的思想,知三求一。

例1.求和:(1)

(2)(结果用表示)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

例2.等差数列中前多少项的和是9900?

本题实质是反用公式,解一个关于的一元二次函数,注意得到的项数必须是正整数。

三。小结

1、推导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思路;

2、公式的应用中的数学思想。

四。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第四篇】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D

一、知识点梳理 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等差数列的性质 4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5 等差数列前n项和以及各项和的有关性质

二、 基础自测P95/1—5

三、 典型例题:

例1 、P92/例1及变式

1例2

已知数列a1

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2,an=-2SnSn-1(n2).

1数列{

1S是否为等差数列,请证明你的结论;

n

2求an的通项公式.、变式练习2

已知数列an,Sn是其前n项和,且Sn+1=4an+2(nN*

),a1=1.1设bn=an+1-2an(nN*),求bn;2设cann=

2n,求证:是等差数列;

3求an.

3、 P92/例2及变式

2练习:

1、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a7=-16,a4+a6=0,求{an}的前n项和Sn. 2.等差数列{an}前n项的和为Sn,若S19=95,则a3+a17= __________

3、P93/例3及变式

3例4

已知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4=2S2+4,bann=

1

1求公差d的值;2若a1=-

52,求数列bn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的值.

5、数列{an}中,a1=8,a4=2,且满足an+2-2an+1+an=0(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Sn=|a1|+|a2|+…+|an|,求Sn.四、课内练习 1.(2010·扬州一模卷)等差数列{an}中,若a1+a2=4,a9+a10=36,则S10=______.

2、正整数按下列方法分组:{1},{2,3,4},{5,6,7,8,9},{10,11,12,13,14,15,16},…,记第n组中各数之和为An;由自然数的立方构成下列数组:{03,13},{13,23},{23,33},{33,43},…,记第n组中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为Bn,则An+Bn=________.3.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若a1,a3,a4成等比数列, 则a2=()

8242472等差数列及前n项和

(二)DA.–4B.–6C. –8D.–10

13、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三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4.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4=18-a5,则S8等于和为390,则这个数列有项;

A.18B.36C.54D.72

14、等差数列前m项和是30,前2m项和是100,则它的前3m项和

5、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a2a313,则a4a5a6等于

A、40B、42C、43D、456、等差数列aa

n中,已知113,a2a54,an33,试求n的值

7、已知数列an的首项为a1=3,通项an与前n项和sn之间满足2an=sn·sn1(n≥2)。

1(1)求证:

S

n是等差数列,并求公差;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8、an是等差数列,如果a1f(x1),a22,a3f(x1),其中f(x)3x2,求通项公式an9、已知6,a,b,48成等差数列,6,c,d,48成等比数列,则abcd的值为_________.10、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A、5B、4C、 3D、211、设{a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1a4a7a9750,则a3a6a9a99等于 ()

A.-50 B.50 C.16 D.8212、若关于x的方程x2-x+a=0和x2-x+b=0(a≠b)的四个根可组成首项为1

4的等差数列,则a+b的值是 是.

20 295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