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的故事》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邮票齿孔的故事》优秀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邮票齿孔的故事》AB案【第一篇】

佚名

学生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后,一定会有所感悟,而每个人感悟到的又不尽相同,要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二、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刀”字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放手让学生书写。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二、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

(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此时教师可示范读,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家小酒馆 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可引导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四、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邮票齿孔的故事》AB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指导学生利用识字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难字“敦”“裁”。

写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把字书写正确、美观。指导区分“使”和“便”。

教具准备识字板;生字卡片;邮票册;别针、小刀、邮票图片。

学生预习勾画生字;朗读练习;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并收集邮票。

教学过程

一、欣赏邮票、激qing引趣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集邮吗?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邮票册──“中国邮票”)──和学生一起欣赏人物、风景等内容的几组邮票。

老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收集到了邮票,拿上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老师:下面老师考你们两个有关邮票的小知识,看谁知道。

1、我们习惯上说“一什么邮票?”(老师手拿“一枚邮票”指名说──出示词卡“一枚邮票”齐读)

2、师:看看这(出示一大张邮票,指“齿孔”),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名说──出示词卡“齿孔”齐读)

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有关邮票齿孔的故事。

出示课题:14、邮票齿孔的故事。(指名读,齐读,强调翘舌音“齿”。)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老师这里有两个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生字;

第二,尽量读通句子,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学习,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利用字卡,小组长组织学习,目标是使每个小组成员读准生字字音。

⑴ 小组长组织集体认读、开火车读或指读检查。

⑵ 游戏:抢读得卡,比比谁得的生字卡片多。

3、小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老师:刚才在小组学习中,有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读音吗?

(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指名汇报,老师板书拼音强调。如,生:“我提醒大家‘裁’是平舌音,‘裁’”。(全班跟读集体认读本课生字再次巩固。)

4、利用识字板找规律巧记生字。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识字板和生字卡片,找找规律,把本课的生字在识字板上摆一摆,想办法记住它们。

(指名上台介绍各自不同的识记方法。)

5、游戏巩固生字词。(贴邮票送信──“音、形、义”连一连)

老师:(出示“小鸭”图片)小鸭邮递员请小朋友帮忙,给这些信贴上邮票,并送到小动物们的家里。

指名上台连线:

yán  zhèng  cái   lún   réng  shǐ

伦   研   政   仍   使   裁

( )府 ( )究 ( )敦 ( )用 ( )然 ( )剪

老师:如果他送对了,大家就一起读一读。

6、出示生词认读:

裁开 裁剪 使用 伦敦 撕开 研究 邮政部门 政府 仍然

(自读──小组开火车带读)

三、结合语境,理解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出示包含生字词的句子:先自读再指读点拨:

老师:接下来由老师检查检查,这几个句子你能读好读懂吗?

⑴ 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使用的时候得用小刀裁开。

⑵ 那个人从西服领带上取下一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了小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而且撕得很整齐。

⑶ 阿切尔想: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他开始了研究工作。

⑷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邮票打孔机。

老师:自己读读,不仅把句子读通顺,还要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你读懂了吗?(指名读、集体读)

老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老师点拨:

⑴ 你能用小刀把这张纸裁开吗?(上台操作)

⑵ (出示“别针”)这是“一……什么别针?”除了一枚别针、一枚邮票,还可以说一枚什么?/ 你能用这一枚别针把这两张邮票整齐地撕开吗?

⑶ 理解“研究”:阿切尔开始研究什么工作?/ 我们这次《品德与生活》课正在研究什么问题呢?

⑷ 句中的“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仍然”呢?(换词后读一读,如“依然”“一直”“还”……)

全班齐读四句话。

2、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难句读好读懂了,相信读好课文一定也难不倒同学们。下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一读课文,这一次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男女合作分段朗读课文)指名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

四、指导书写“刀、尔、求、仍、使、便”

1、出示六个生字认读:

⑴ 说说“求、便”还可以组什么词?

⑵ 师: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刀、尔、求”是独体字;“仍、使、便”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单立人,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三个字,拿出红笔仔细观察,把每个字的关键笔描出。

3、指名汇报找到的关键笔,师范写,生仿写:

老师:现在,谁来教教许老师,这三个字要怎么写?(学生汇报,教师在投影仪上范写。)

⑴ 范写“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⑵ “便、使”右边有什么不一样?(范写“便、使”)

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老师:三个独体字,请大家自己写,提醒同学们“求”字右上一点不能漏掉。

4、学生书写练习:

书写完后自评(给自己认为漂亮的字打上红旗,不满意的字再加以改进)、同桌互评(给同桌漂亮的字画上笑脸,同时指出同桌需要改进的字)。

设计意图说明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课文普遍较长,而且识字量大且偏难,识字、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比较好的落实这两方面呢,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这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识字上,一般设为四个环节。下面以本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一、欣赏邮票,激qing引趣,随机识字

课文要求会认的字多,教学时我总是尽量把识字随机分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以降低学生识记的难度。导入部分,师生一起交流、欣赏所收集到的人物、风景等内容的邮票,欣赏过程教师结合邮票随机教给学生“一枚”“齿孔”这两个新词。本环节通过欣赏各种好看的邮票,了解有关邮票的小知识,从中激发学生对邮票齿孔是怎么发明的这个问题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重点解决生字读音和字形认记两个内容。第一步先扫清读音障碍。二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较一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把简单的教学任务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实践的机会多,体验着与伙伴合作的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比如,学习读准生字字音这一环节,我请小组长利用字卡采用本组喜爱的认读方式检查纠正,最后全班再进行易错音的交流、巩固。这样,字音的学习就基本落实了。

为了让学生比较有效地识记本课大量的生字。在一年级“识字袋”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板”,用剪刀把彩色卡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再用透明胶布在上面做成几个插袋(用以生字的分类)做成各种识字板,如“识字屋”“识字电脑”“识字坦克”等。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识字板”自主识字:给生字找规律,把用同一种方法识记的生字摆一块,读一读,手脑并用很快记住生字。

在课堂中穿插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的“贴邮票送信”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从音到字再到词,巩固了生字的认记。

三、结合语境,理解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理解生词是朗读感悟课文的基础,而生词的理解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为了第二课时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和感悟,这类课文的第一课时我通常采用“长文短读”的方法先做铺垫。在认记完生字词后,紧接着过渡到句,出示基本包含本课生字词的四个句子指导学生读好读懂。如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理解“裁开、撕开”;通过语言环境中的“一枚别针”拓展,让学生想想习惯上还可以说“一枚什么”;借助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换词理解“仍然”等。课文中的几个难句读好读懂了,再让学生读文,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感知文章大意。这样再从词到句到文,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习,不仅为学生读通、感知全文扫清了障碍,使他们学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更有信心。同时在读文的过程中他们与生字词再次见面,也得以进一步巩固。

四、写字教学

如何把字书写正确、美观,关键在于是否能抓住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写字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且用红笔把每个字的关键笔画描出,包括每个字的“起笔、压线笔、易错笔”,接着指名汇报,教师重点范写。通过观察自悟学生基本把握了每个生字的书写要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教学更有实效性。写完字后让学生自评、互评,通过评价,学生给满意的字画个红旗或笑脸,不足之处找出来再加以改进。这样做,使学生对写好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越来越有信心,同时对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书写把握也越来越好。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4,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⑴ 邮票(3张以上).

⑵ 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⑶ 别针一枚。

⑷ 了解邮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⑴ 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⑵ 邮票。

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目标: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2,形式: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3,过程:⑴ 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

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

⑵ 学生发言:

① 用小刀裁开;

② 用手撕开;

③ 用剪刀剪开;

④ 用别针刺开。

⑶ 教师评价:

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

2,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3,过程: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⑵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⑶ 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1,目标: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2,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3,过程: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 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

① 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② 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③ 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④ 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⑤ 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⑶ 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解决的问题:

课文中的答案:

补充的资料:

⑷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

⑸ 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⑹ 小实验:

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⑺ 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⑻ 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理解"立即".

⑼ 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理解"仍然".

⑽ 拓展:

① 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②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③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④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总结。

《邮票齿孔的故事》AB案【第四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猜谜引入

书写“邮票”。

师:“一枚”还可以什么说“一枚”

介绍邮票的历史

师:老师带来两枚珍贵的邮票,看看吧!(介绍大龙邮票和黑便士邮票)

看看两边的邮票有什么不一样?

师:是呀,突出的叫齿,凹进去的叫孔,这就是齿孔。

师:不要小看齿孔,他的出现还有一个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怎么读书?

交流学习生字:

师:课文中的生字朋友都认识吗?

老师给他们排了排队,自己读。

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谁能读好。

跟老师读:zh en 针

师:你看到过什么针?

师:这些针都是金属做的,所以他是金字旁。

齐读。

师;伦敦是哪里啊?

师: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伦敦的酒馆里

有哪些人物?

师:一个是记者,还有一个是…

师:外国人的名字怎样读?

跟老师读:阿切尔。

后鼻音的字也能读好,给这两个字找找朋友吧?

邮政部门是干什么的

猜猜老师为什么把这两个字放在一块儿?

师:这两个字你比较熟悉哪个?

读课文里的词语

1、猜猜看

师:我在干什么?

找找哪个是撕?为什么?

剩下的就是裁,谁能给裁组词

课文里是裁什么?

对呀,以前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要裁开。

读读课文介绍以前邮票的句子

三、讲读课文

师:原来最早的邮票是要用小刀裁的,那没有小刀怎么办呀?

撕的话会怎么样?

师:是呀!有位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听老师读。

他遇到了什么麻烦?

请小朋友们读读,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你们觉得他急吗?哪里看出他急?

你能做一下摸遍的动作吗?

每个小朋友都来做一做,摸遍身上说有的口袋。

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读好:所有的,只好

你没有摸遍所有的口袋呀?

老师跟你一起读好吗?

可是阿切尔也没有办法帮助他,那他怎么做的呢?

做实验

真的是这样吗?老师来撕一下

师:不起眼的小齿孔有这么大的作用,你觉得怎么样?

在没办法的时候想出了办法就叫急中生智。

为什么这么聪明的记者课文里连个姓名都没有呢?

这个故事的确很有趣,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四、书写生字

写字   票

一枚钱币、一枚别针、

一枚图钉

左边的一枚是没有齿孔的。

齐读课题

难读的词语看拼音

一边读一边把好词句划下来

都是前鼻音

个别读:政 仍(仍然 仍旧)

政府 邮政部门

相当于邮政局

读音相近的 酒 究

齐读研究

撕 裁

撕要用手撕而且右边是个斯

个别读句子

最早的邮票……

齐读

撕坏、图案撕坏、

他是一位很有礼貌的先生。

他不着急,还很有礼貌

个别读

那位先生取下一枚别针……

齐读语段

学生来撕

其他学生来评价,你觉得怎么样?

很聪明

很会动脑筋

因为邮票齿孔是阿切尔发明的

20 350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