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一、 注重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这是1篇略读课文,文章故事性强,层次分明,除了一些词句的含义较难外,其它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以前经常训练,所以学生的预习结果还不错。课堂上,学生还能针对自己的疑难问题去认真听讲、提出问题。以后还要经常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二、培养用事实说理的习惯。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举实例、列数字的表达方法,并能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些题:

1、作者是怎样证明海豚能救人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下文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2、咱们班的李鸿艳可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同学,谁能说说为什么?接着有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赵悦拾金不昧的事例,并且有一个学生还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叙述。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种表达方法。省去了许多说教。

三、 培养学生有针对性搜集资料的习惯

由于学生都有搜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在展示的时候,展示了许多有关海豚的资料,但其中有两个孩子们问到两个非核心问题“鲨鱼为什么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时,见他们兴趣盎然,急须知道答案时,我卖了个关子,“这个艰巨的任务,谁愿完成,下午来开个新闻发布会”下午我一到校门,有几个就迎上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上网查来的结果。随后我就教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疑问、兴趣去查阅、搜集资料。

四、 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习惯。

在《海豚救人》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男同学忽然提出疑义: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种本性,并谈不上“见义勇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上当被捕捉。

针对这个课堂“意外”,我发动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明确了“海豚救人”的这种行为的内涵是对“子女”的照顾与爱护,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不能说是傻。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动物的善良本性对它们进行捕杀,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还给学生讲了非洲象在人类的“伤害”之下,“学会”了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的故事。

通过这一课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忽视了对学生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描述的海豚赶走鲨鱼,救助姑娘伊瓦诺的情景。教学时候,我蜻蜓点水,一闪而过。现在回忆一下,此部分正是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5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的相关认知。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

虽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发现它们的特征掌握它们的特性,还是不容易的。

针对本课的教学特点,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实物,在小组内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新知识,留给学生的印象比较深刻。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 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有效地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创设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有效地展开。不仅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这是1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为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我让学生抓住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的情景,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好似跳舞,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好似乐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这简直就是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其次,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如“他刷浆时,干完活黑衣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白点”,通过集中讨论,学生们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在拓展阅读中,让学生读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我有穿插这描写方法的指导,例如:黑衣黑裤、动作的娴熟、白点的细节描写;曹小三由半信半疑到关心白点,以为名气有诈,最后感叹师傅艺高胆大的一波三折的精彩描写;还有多处的对比描写,让学生对人物刻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写作也有了很大促进作用。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白杨》是1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们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对于这样1篇意境深远的文章,学生很难透过文字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大致分了三步:第一步,课前让学生搜集白杨的资料,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外在特点,以便为下文体会白杨的内在品质作铺垫。课堂上通过朗读两个孩子的对话,归纳出白杨的外在形象——高大挺秀。第二步,深入研读父亲对孩子们说的话。通过朗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一个片断。这个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教学时,我初步设计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拉近学生和文本主人公的距离。

教学时,我主要围绕“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小嘎子的这些性格特点?”来展开教学。当然,课堂上总会出现不同的问题,特反思如下:

1、趣味读词,激发兴趣

由于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生字词不是很熟悉,再加上本课北方方言特别多,儿化音不易读准确,很()多词语理解困难,所以在读词这一环节,我就采用了趣味读词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读准音的基础上,读出词语的味儿。所谓词语的味儿,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初次这样读,所以兴致勃勃,读得是有滋有味,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2、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运用的生动形象,抓住这些关键词语,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比如:学生品读“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走近小嘎子,用眼睛去发现,去观察,结合表演,体会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嘎子,我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猴儿似的蹦来蹦去”就是作者运用的很准确的一个词语。学生从字面中的“猴儿似的”,看到了嘎子机灵敏捷、富有心计;从眼神揣摩心理,想到了其丰富的内心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看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嘎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可以更形象地解读文本,这样学语文就觉得很有趣了。俩人对阵:猜猜,此时此刻,小嘎子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一问,孩子可有话说了。有的说,他在想:我得出奇制胜;有的说:他在想:我不能跟胖墩来硬的,我得智取;还有的说,他在想:我要找出胖墩儿的破绽,好一举把他摔倒。如此深入地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3、理出文章精彩的表达手法

当学生说到胖墩儿是一个很有实力,难以对付的对手时,我再一次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胖墩儿是个惯手的?请将体现胖墩儿是摔跤能手的词画出来。于是,孩子们圈画出了“塌、合、鼓”三个动词并谈了自己的体会。此时,老师小结:从这些具体的动作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膀大腰粗”的胖墩儿。寥寥数语,却不露痕迹地指导了写人的`技巧。再如,摔跤过程中,两人不同的动作描写“推、拉、拽、顶、扳”和“推、别”,更是准确、生动,让学生抓出这些关键词,体会不同的动作体现不同的人物特点,作者用词准确,并相机梳理写作方法,进行归纳。

文章中还有大量比喻句,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我让学生一一找出来,并集中出示,让学生通过读,悟出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物特点更加鲜明,归纳写法。

4、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五年级的学生,已是小学高段的学生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而且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以致用,续写第二回合的比赛。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第二次摔跤,仔细观察两人的动作,再在脑海中回忆摔跤的经过,运用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写一写第二次摔跤比赛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写得快写得好,我还采用男、女生习作PK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最后展示了两位孩子的精彩习作,得到大家的称赞。

但是一节课上下来,总还是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特点和写法,就忽略了朗读的指导,文中有些精彩的句子没有指导读出感情,所以我也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朗读、写作两不误。还有由于时间关系,在续写的训练中也略显不足,只点评了两位成绩比较好的孩子的习作,大部分孩子的习作没有来得及指导,课后又抽了点时间来指导,这样对习作能力较差的孩子的指导才落到了实处,真正有所获。

20 916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