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幼儿园大班教案(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第一篇】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野生动物园”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1、创设动画情景。

教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湛蓝的天空一轮红日,漂来4朵白云;一位教师带4个学生来到野生动物园游玩;一头大象从左边徐徐走来;右边大树旁有2头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长颈鹿从不同的方向进入视野;4只小鸟自由飞翔;草丛中5朵鲜花开放;然后画面定格。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图中的人或物。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图动图移放在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并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并在大象图下面贴上“1”。同时让每个学生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在桌子上。并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位老师;一朵蓝色的花;有一只鸟飞向太阳”等。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闪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每个人发挥想象,同桌的或在小组里说一说,1~5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学生说的也许是我们教师不曾想到的物体,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能随意扼杀,应积极鼓励。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5、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拿3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三角形还有其他形式,只要是用3根小棒就可以;拿4根、5根小棒摆出的图形除了正方形、五边形外,还有许多由孩子的想象力所产生的各种图形,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体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先让每个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或数字卡片在桌上摆出来。然后请用不同方式表示的学生上台展示。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有人用3个圆片、3朵红花表示;有人用数字卡片3表示。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教师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上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动画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1颗、再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②在桌上划(或书空)1、2的笔顺;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以鼓励为主。

2、教学3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的相同。提醒学生写3时,两个半圆组成的,开口的方向是向左。

3、教学4、5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1、2、3的相同。

四、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

可将每题结果做成课件,供订正时使用。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圈中是什么动物,然后数一数有几只就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几。写数时,要认真、工整。教师巡视时,发现好的应及时鼓励。

2、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只口哨?用数几表示?”动画将口哨图与2连起来。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连线时,应要求学生用尺画线。

3、做第3题时,使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4、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水彩笔、剪刀、橡皮泥、印泥等工具;尺子,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形体

春天来了,森林里多美啊!小白兔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吗?(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小朋友搭得都很漂亮,你们用到了那些积木,你能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吗?(学生动手分积木)

学生交流:我们用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小朋友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的?(学生边摸边说)

2、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面长长的,平平的:

————正方体的面方方的,平平的;

——圆柱体的面圆圆的,弯弯的。

3、小朋友,你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面记下来?我们准备了白纸,橡皮泥和印泥等工具,小朋友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下这些面,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4、小组合作活动,探讨把面记下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加以演示:

——-我把正方体放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

——-我把长方体放在纸上,用剪刀沿着它的边剪下来;

——-我拿圆柱体的面在印泥上沾一下,然后印在纸上,就留下了这个面。

6、小结:

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呀!(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上分别移下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我们把它们都请下来。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7、板书课题:认图形

三、操作巩固,加深认识

1、其实,在生活中,这些图形已经和小朋友见过面了,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学生可下座位寻找,全班交流。

3、小白兔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出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你能不能用上刚才学的本领,帮小白兔围一围呢?围好后和小伙伴说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相互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图形)

——-你围了什么图形?

——-有人在钉子板上围出圆形吗?

——-为什么围不出圆形?

4、(电脑出示斜放的长方形)这是个什么图形?为什么和刚才的`长方形不一样?

——-原来长方形可以躺着,站着,也可以斜着,它们都是长方形。

5、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你来说说,来了哪些图形?(出示第42页的第5题)

——每种图形有多少个,你能用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学生涂色并统计)

——交流图色的方法,表扬把相同的图形涂上同一种颜色的学生。

6、开会的图形被小朋友理清楚了,(出示一长方体)老师手上这个长方体上藏着几个不同的长方形,你能找到吗?

四、全课总结,联系实际

今天我们又上了一堂快乐的数学课,认识了许多图形,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小朋友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校园里,家里,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大全【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

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

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幼儿园大班教案【第四篇】

活动目标:

1、知道鼠标是电脑的许多部件组成之一。

2、培养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

3、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在童话世界里认识电脑,并产生想了解电脑的兴趣。

4、让孩子把操作鼠标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游戏,积极投入其中。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

2、游戏:《鼠宝宝找朋友》(游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 示多媒体电脑,播放多媒体动画和音乐《我爱我家》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的家里都有些谁呀?

2、向幼儿介绍多媒体电脑。

今天老师要带你去认识电脑爷爷一家,看看电脑爷爷一家都有哪些家庭成员。

向幼儿介绍“电脑爷爷”家的成员:显示器妈妈、主机爸爸、鼠宝宝、小键键等。

3、 鼠标。

(1)“鼠宝宝”的左右键就是“鼠宝宝”的“红耳朵”和“绿耳朵”,今天我们一起来做“鼠宝宝”的小爸爸小妈妈,教“鼠宝宝”走路好吗?

(2)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儿歌,儿歌学会了你的鼠宝宝也就会走路了。

学习儿歌《鼠宝宝》

鼠宝宝,学走路,

跟着手儿动一动。

慢慢推,轻轻走,上下左右都可以。

要说话,按耳朵,

红绿耳朵不一样。

红耳朵,按一下,

找个朋友说说话。

红耳朵,按二下,

敲门进入客人家。

(3)游戏:鼠宝宝

“请‘鼠宝宝’往上(下)走好吗?”

“请‘鼠宝宝’往左(右)走好吗?”

4、户外游戏:《鼠宝宝找朋友》。

20 173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