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感言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言】阿拉文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莫言获奖感言精选8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莫言获奖感言【第一篇】

北京时间十二月八日,一个值得载入中国史册的.日子,作家莫言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许多是关于他和他母亲的。从字里行间中,我了解了他的人生,也能让我感受到他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没能看到自己成就的叹惋,那一句“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不正极言了这样的情感吗?

让我最为难忘的是他讲述自己记忆中最痛苦的事:他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他的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他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他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他相逢,他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他,平静地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句话教会了莫言在以后的生活中宽以待人。他说自己从不为获奖而写作,我想这淡泊名利的态度也应该是从他朴素的母亲身上所学到的。

莫言从小就喜欢听书,他母亲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他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他。每次听书回来,他都会添油加醋地复述给家人听,这或许也为他以后的写作生活奠定了基础

在我看来莫言不仅是中国经验的杰出表现者,同时也是古老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忠实传人,更是现代汉语文学表达的创新者。

如今的莫言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一般的人物,为中华文学的发展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后人,我们应该追随他的脚步,继续拼搏,奋勇前行,永不言败。

莫言获奖感言【第二篇】

我读了一小段文字,虽然很少,但可以看出很多的事情。讲述的人物是一位作家:莫言。

它讲述的是莫言作家得知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惊喜与高兴。“惊”的是自己居然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喜“的是奖果真颁给了自己。但是,他还有一些忧虑。例如,会不会因为他自己得了这个将后,会有人去找寻他身上的缺点。他还说,其他的作家也有实力拿。

这些事情是常存在于我们现处的社会中的。有的人,在别人没有出名前一直默默生活着,一旦有人成名了,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超过别人,就去找他人的缺点公之于众。这是一种典型的嫉妒,红眼的表现。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这些事情的发生,很能说明那些“红眼“的无聊,嫉妒心之强。从作家莫言的话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谦虚。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别人通过努力,不断坚持,不畏艰难地一路走过来,成功了。而你却很悠闲地过着,当别人成功了,你就开始红眼,开始表示不满。请问,你是在不满什么?是在不满自己没有努力,没有坚持,遇到困难就逃避吗?成功不是随手可得的,它就像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一样,需要过程,需要经历风风雨雨后的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那作为人也是一样。

如果你要成功,不要注视着别人,别人出名了,成功了,不会使你也成功。只有靠你自己去拼搏,去斗争、去争取。并且在当别人或身旁的人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都不要说别人的家境、环境和经济比你好。想要成功,就要像那些成功的人学习。因为成功的人们都是从一点一滴地到成功的现在的,那么你想要成功,就要像他们一样。

在以后的生活中,当有人成功,出名时,你不要眼红,也不要嫉妒。要多向他们学习,看齐,只有这样才会有所进步;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骄傲,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这样,你才会更成功。

莫言获奖感言【第三篇】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就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一步一步地踩着失败的“尸体”走过来的。成功,对于一些人来说,表面上是一种荣誉,但是这些人看不到人家成功背后的事。

成功的背后是辛苦的,这让我想起冰心老人的一首小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的,做一样艰难的事,一旦你成功,你会觉得做的事,花费的精力,付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然而,成功也会吸引众人的目光,有的人不是崇敬的,而是嫉妒的,让成功的人生活在惶恐之中。

20xx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说:他既惊喜又惶恐,“喜”的是自己获得这一奖项,“惶恐”的是有了这项荣誉,将会有更多的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让他难以抉择。通过名人的话,可以看出现在某些人思想之差,品质之坏。

其实,在现代社会上,就有一些人,自己能力差,做任何事难以成功,他们就见不得别人好,一旦别人比自己好,他们付诸行动,把找到成功的人的日常琐事中的小问题,进行聚焦,然后再放大,公布于众,使成功的人身败名裂。这些人不是用正常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成功。

不仅仅社会如此,在学校里,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同学之间互相攀比,比谁穿戴好,比谁更富有。如果自己在这项攀比中输了,必须在那一项或多方面找出他们的不足,扳回了面子。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应该严厉制止。

这种现象,无论在小地方学校里,还是在大环境社会上,拿人们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红眼病”,心态严重时,见到什么,都眼红。这种做法不仅害了别人,有时还会害了自己,《三国演义》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心胸狭窄,专门设计害人,最终气死自己。他这种“既生瑜,何生亮”这种“红眼病”被世人警记。

面对这种种情况,不管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以正常人士的心态去看待别人的成功,要去考虑别人成功的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后努力改正,再去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成功,就不会虚无缥缈,就会指日可待。

所以,当我们遇到成功的人,不要心生嫉妒,更不要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而要给辛勤的人送上自己美好的祝福;遇到失败者,不要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要送上自己真诚地安慰;遇到心生“眼红”的人,而要送上自己善意地劝勉,甚至警告,让他们不要以嫉妒之心去看待别人的成功。

成功,一个词语,一种荣耀,一个人让人心生嫉妒的源头。大家不要让“眼红病”控制你,只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成功,这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

莫言获奖感言【第四篇】

20xx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2月在瑞士文学院领奖台上他发表了热情扬溢的获奖感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家规教育的经典。莫言说:“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可以看出莫言的母亲对他一生的影响巨大,正是由于他母亲的启蒙教导,造就了他一些优秀的人格品德,才收获了人生如此巨大的成就。从莫言受他母亲的启蒙教导的一些故事里,闪烁着中国家规教育经典。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这则故事说明人要具有爱心。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则故事说明莫言母亲是一个胸怀宽广之人,“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试想,若莫言报仇了那个看守麦田的人,他不就是一个小人了吗?他的人生或许不是现在这样,即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生也是带有不光彩的污点。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这则故事说明人要具有同情心。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这则故事说明人要诚实。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这则故事说明人要坚强。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这则故事说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这则故事说明人要三分耕种七分读书,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劳动者。

莫言获奖感言【第五篇】

北京时间20xx年十二月八日,莫言在斯德哥摩瑞典学院发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在莫言的获奖感言中,他讲了很多故事,有他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也有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他母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对他的成长的影响。

记得有一个乞丐吃饺子的故事,有一年过节,莫言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大家都很珍惜这一碗饺子,可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乞丐,莫言给了他几个红薯打发他,可没想到乞丐不领情还振振有词地说:“凭什么你们吃饺子,给我吃红薯啊?”莫言生气了,回答道:“我们一年也只吃一顿饺子,你要就要,不要就滚!”这时,母亲一声不吭,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全部给了乞丐……

当时,吃一顿饺子是多么奢侈的事啊,而莫言的母亲,将自己碗里的饺子全部给了乞丐,这是一位多么善良的母亲啊!这是一种多么值得人们学习的品质啊!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莫言小时候长得很丑,村子里很多人都嘲笑他,学校里还有几个性格强势的同学甚至还打他。莫言回家大哭了一场,但是莫言母亲却对他说:“儿子,你不你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心美则人美。”

莫言母亲的一席话,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

正是因为莫言有这样的一个母亲,不断的影响他,不断地教育他,才使莫言有了今天的成就。

虽然我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但是我相信,他的书一定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收获。

莫言获奖感言【第六篇】

莫言穿着一身中装出席了诺贝尔奖仪式。获奖感言;对于感言是一种感悟,在莫言获奖感言中,我发现有二点重要之处特别打动我这打动也是具有普遍意义,要值得写出与大家感悟;

一是莫言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内疚深深地打动了我。母亲是我们人生的导师,他的母亲叫他的虽然不是什么长篇大论,也不是什么文学哲理,只是平常的关心和教有。又一次过年,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莫言的家门口,莫言给他几个红薯干打发他,他却很生气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让我吃红薯干,你们心是怎么长的。”莫言火了说:“我们一年也不经常吃饺子,给你红薯就不错了,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诉了莫言,把自己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莫言的母亲教育莫言要做一个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的,实际上,母亲不仅是成长中的老师 ,也是照亮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不仅莫言的母亲是这样,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的,莫言对于母亲的思念——这种真切的感受。

二是写莫言还要继续讲故事,因为她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明白了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作为一个作家要有使命感,者任感,作家写作并不是”纯粹的自我宣泄”也不是“高高挂起的孤独感”,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把该说的写在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来的话永不磨灭,莫言那个时代的故事,通过故事我们看见了中国宝黛爱情︰看见了法国的圣母院美丑,看见了美国的布鲁克三棵树,看见了哥伦布的百年孤独 …… 莫言的小说和小说人事物,虽然有点灰色,有点魔幻,甚至有点诡异但他揭示我们这个故事的苦难民族的特点时代,特定教育知识以及的情怀,情感。

莫言是中国艺术家最有智慧的人,他的获奖感言是提醒和忠告!这我我对莫言的获奖感言。

莫言获奖感言【第七篇】

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莫言,不得不说,他十分的伟大。他的作品和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有点魔幻,甚至有写诡异,但他揭示了我们这个苦难名族特点的时代,特定的生活,莫言能写出如此好的文章是与他成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每个人第一位启蒙老师是自已的母亲,莫言小时,就有一位,宽容,富有同情,不济仇恨,乐观向上的母亲。为莫言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品质。

莫言的母亲是一位宽容的人,莫言小时不小心将热水瓶打碎,給卖白菜的老人多算一毛钱,美莫言都以为逃脱不了母亲的责备,母亲总是原谅莫言。莫言幼年家庭贫苦,和母亲一起去农户家捡麦穗时,母亲被看麦人打了,多年以后,当看麦人变为一位老者时,莫言欲上去报仇,但母亲却阻止了他,可见莫言母亲的度量如何之大。

莫言的母亲是也是一位乐观向上的人,在莫言十九岁时,莫言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莫言每次回家都要喊母亲,听了母亲的回应,莫言心中的石头才放下来,一次,莫言没有听到母亲的回应,十分害怕,以为自已的母亲自寻短见,但母亲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乐趣;但只要阎王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由此可见作者母亲的乐观向上。

作者小学未毕业,就进入社会,亲眼见证了社会的人和事物,为荣誉以后的写作提供了素材。莫言在故乡听了许多神鬼故事,提供了许多素材。

作者在发表感言时,告诉人们,“即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我的备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甚至不伦不类的辨护反叛者的禁地,小说的艺术性,欣赏性就没有了。

莫言获奖感言【第八篇】

日前,我国作家莫言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他母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对他的成长的影响。莫言生长在山东高密农村,从小就在饥饿,贫穷中,偶然的机会让他有机会去听说书,回来就给母亲讲,然后就是添油加醋的讲,或许这就是他日后成为作家的生活基础。他的母亲,在贫困的时候,给他的是精神上的支持,精神上的财富,他的母亲对他影响很大,只可惜,在他成名后,家人,除了母亲,都能看到他的成功,都能分享他的喜悦,只有他的母亲,不知道,也无法知道。莫言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令我感动。

记得我们国家早些年有一个什么拯救母亲的公益活动,拯救母亲,就拯救了孩子,拯救了一个家庭。母亲,这个角色,是家庭最主要,最重要的人物,是孩子的主心骨,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联想到我的母亲,我就觉得她是对我影响一生的人,我母亲文化不高,但她知书达理,乐于助人,她勤俭朴实,任劳任怨,她宽容,厚道,豁达,善良。我母亲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言谈举止,至今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比如她夏天晚上为我扇扇子,她点灯为我们制作新衣,春节为我们做豆腐脑,炸丸子,她手提剃头工具上班,为的是午休为同事们剪头发,雨天她为邻居收衣服,冬天为院子扫雪,总之,许许多多的画面,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了,无法抹去我的记忆,无法抹去我对母亲的思念。我母亲是幸运的,她在晚年,享受到了所有的爱,她衣食无忧,她不担心医药费。我们家6个孩子,都对母亲很孝顺,很体贴,让她在有生之年,她看到了感受到了孩子的爱。当然,我也有遗憾,就是没有带母亲外出看看,所以我现在尽可能带姐姐们外出旅游,因为我那时工作忙,孩子小,姐姐们对父母的照顾多一些,她们都照顾我,因为我最小,因为我母亲最疼我。

母爱,是最伟大的爱,世界上没有比母亲最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了。

莫言的获奖感言,我听了两遍,我感受到他的朴实,他的真诚,他的作品获奖,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敢讲实话,他敢剖析现实社会,他敢说出自己对事物的想法,他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社会。莫言,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作家,我敬佩他,我为中国有这样的作家而高兴,他为国家争光了,他为中国的农民,为中国的作家,争气了。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