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不严、账目混乱。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高校合并办学后,许多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出现管理松驰现象,或者是有关的规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或者是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尤其是一些合并高校,合并前各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合并后却没有对合并前各院校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及时融合整理,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看似规章制度不少,但却没有可供执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默许了设备账目的混乱。许多高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检查、核对与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形同虚设,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非常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可用仪器设备、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第二,重复购置。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新专业的开设,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上和数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学校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用户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系科(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看看校内不同用户的新的仪器设备需求是否有重复,以便统筹考虑。而一些系科或部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实际需要的设备添置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一旦把关不严,计划制定不周全,就很容易使得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第三,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低下。一些高校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为了达到评估的指标要求,完全不考虑实际能力和长远需求,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贵,不惜投入巨资无计划地购置国内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有的并非教学、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为个别研究项目或个别人而添置。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经费被投入到购买新的仪器设备上,旧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保养与维修,功能过早丧失,提前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

第四,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作为国有资产的高校的仪器设备,只能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验、科研、信息服务等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活动。如要进行使用性质的转化,也必须是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且转化以后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然而有的学校并非如此,在少数人的操纵下,借着高校后勤、饮食、校企等社会化改革、改制的名义,不顾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或转让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管理手段落后。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有高校购买仪器设备出手大方而更新管理手段与方法却极不情愿。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属权与变更信息等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既不能科学地安排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实现仪器设备固有价值发挥的最大化;也不能保证有关仪器设备在不同系科(部门)之间流动转移时的账目的及时分割。落后的管理手段是高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下、账目混乱不清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绩效,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非常重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仪器设备管理者应积极参与改革,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投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高校各级、各系科(部门)领导和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者,都要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来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既要重视仪器设备建设工作,注重必需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添置,又要有全局观念,倡导资源共享,校内要打破系科、专业界限,追求资源整合;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区域教学联合体的方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更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新设备的添置应计算投入产出比。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消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招投标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另外,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各负其责。对于大宗、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可推行项目化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了设备计划环节的行为,以论证的方式使项目的落实更精确科学,体现一种集中统一管理、权衡现实需要与可能、考虑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想”。从计划制定与论证、到市场调研、采购招标、分配使用、到售后服务与维护,谁经手谁负责。力求避免因管理上的原因而产生重复购置、超需求购置、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后续服务不到位与维修困难而影响使用等问题。其次,应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管理监管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检查有关的管理人员对国家及学校、部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监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与数量的确定,参与相关的设备招投标采购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闲置设备处置情况;审计监督设备保值、增值、流

失和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通过日常和定期审查,促使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达到仪器设备投资方案更合理,购置的仪器设备更优质、性价比更高,利用率和完好率更高,维修和使用效果更好,损坏与流失的最少。同时也要切实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计划,严肃地将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课题来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的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审核、项目的评估、项目的审批、项目的执行、项目的后期检查评价等程序来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名称、统一计量单位;对于档案资料,要求收集包括专家评审意见、审批文件、合同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各种文书材料,并予以科学分类和编目,等等。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三)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和群体化。校级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校园网上设备信息的自动采集,对设备经费的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分布、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情况进行随时随地查询,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的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当然,实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管理方式。相反,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应继续保持,尤其是出于对原始资料真实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一些环节上的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必须以传统的形式进行保存,如领导的签名、上级的批复等。

(四)改善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高尚人格,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过程公开透明,质优价廉;分配公正,不徇私情;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无失。其次,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理工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语阅读能力,以便向仪器设备的使用者(主要是理工科学生)讲解各学科诸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高校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经常开展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注重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总结。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具有组织实施的能力,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推广应用,以解决更多的管理难题。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各系科(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更需要设备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总之,全面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管理观念创新是方向,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是前提,管理手段更新的是保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关键。

————

参考文献:

[1]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3期。

[2]李跃英、李雪梅:《高校设备管理效益与投资效益分析》,《实验室科学》2005年第2期。

[3]刘毅、王定基:《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及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年第5期。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2

河南省安阳市中心血站河南安阳455002

摘要院一直以来,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都是血站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设备档案管理成效对于血液管理技术水平、血液管理质量以及血站服务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实现血站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http://

关键词 院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模式

向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卫生、有效的血液是血站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采供血活动中,拥有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如用于检验的全自动酶免处理系统、采集成分血的血细胞分离仪用于储存冰冻成分血的冰冻冰箱、以及血小板震荡保存箱、大容量低温离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单采机等,对确保血液采集、检测、分离、储存、科研工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血站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发挥出设备在科研以及输血中的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几年来,我站根据国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和卫生部关于《血站基本标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对血站仪器设备的档案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怎样开展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呢?

1 确定好血站仪器设备档案归档范围

血站的仪器设备档案是血站的重要资料,是在长期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纸质文字材料,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这包括几个方面:第一,血站的相关文件,如调研资料、设备申请材料、设备批复文件、可行性论证报告等等;第二,相关的记录,包括招标记忆、谈判记录、订货协议、订货合同等等;第三,原始凭证,如提货单、通知单、操作说明书、装箱清单、安装图纸等等;第四,开箱报告,如验收记录、安装记录、调试记录、验收报告等等;第五,设备操作章程、维修制度、管理制度等等;第六,人员培训记录、线路设计图纸、设备安装图纸、故障维修记录等等;第七,报废申请与处理结果,每一个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周期,从其立项到报废,中间会经历较多的环节,也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到其中,因此,仪器设备档案的收集与管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必须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2 制定好系统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有着独特的特征,在血站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保障仪器设备可以得到规范、制度的管理。为了保证仪器设备档案的完整性和利用效率,我站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制度》、《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定期考核,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健全帐、卡设置,实行三级管理。仪器设备档案与其他的档案是不同的,其归档时间长、材料类型多样,以大型仪器设备为例,从仪器的购置到安装阶段,会出现大量的材料和档案,且以后每次的使用与维修,也会产生相应的材料,其使用周期是非常长久的。此外,仪器设备档案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有的仪器是进口的、有的仪器是国产的,因此,仪器设备档案材料会涉及到不同的语言,载体也有照片、纸张、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同时,仪器设备的使用并非一个科室的事情,尤其是操作材料、维修材料等,使用起来非常的频繁,如果不对这些材料进行统一的关系,不仅会影响档案的完整性,还会降低仪器设备档案的使用价值。

3 建立完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网络

由综合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并建立设备档案目录,设置好专门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室,由管理室统一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要将安全档案统一纳入到后续的管理工作中,将这一工作与设备的采购、设备的管理以及后续的使用工作密切相连,深入开展《档案法》的宣传工作,提升各级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明确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目标,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将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纳入到管理责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科室进行集中考核,将档案管理成效与相关人员职称晋级、年终考评联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在完成使用工作之后,要详细记录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情况,定期将材料上报给负责人,在确认无误之后即可交给档案室进行保管,在血站的上上下下形成完善的管理网络,让各个部分都能够对档案有明确的认识。

4 做好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由专人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总账与分户分类账,制定好系统的借阅制度与管理制度,在完善制度时,首先要明确出具体的管理范围,对于不同的仪器和设备,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

一般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各类仪器设备,一般在800 元以上的均应建立档案资料袋,包括购置申请、考察论证、订购合同、验收安装报告、维修保养记录、损坏事故报告、报废报告、及随机携带的装箱单、合格证、使用手册、原理图、保修卡等所有文字资料。使用科室需长期使用的资料,如操作手册给予复印件;临时需要实行借阅手续,对经常使用的线路图也只使用复印件,原件入档案保管以防损坏。对所有资料的档案,统一编号分类保管。对于改进、改装的技术资料及时归档。有条件的可由微机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效率。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档案管理万元以上大型精密仪器实行站、科(室)分级管理,由设备科为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产品的技术资料;从可行性论证、购置、验收、调试、运行使用、停机维护直到报废整个寿命周期的记录。档案一式两份。每次使用时使用者都要做好记录,其记录内容包括:淤每次使用时数;于培养人数(独立操作,还是指导下操怍);盂血液采集、制备、检验、科研及科研级别;榆功能利用和功能开发情况。按规定对大型精密仪器要按规定周期进行常规校验,维护、保养记录、维修等记录一并存入档案保存。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输血技术的发展之下,对于血站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仪器和设备的最新发展动态,还要用积极、主动的服务来提升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只有充分地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促进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使血站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3

[关键词]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近年来,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将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位,加大了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资力度。但是高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下情况。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或者是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

(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存在论证把关不严

部分高校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存在论证把关不严密,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用户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系科(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这样很容易使得校内之间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三)专用和大型设备使用效率低

某高校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年使用机时大于800小时的共 30台、占总数的%;年使用机时小于500小时的共71台、占总数的 %。对照教育部规定,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通用和专用仪器设备的定额机时分别为:专用和机械类设备均为 800小时/年,2008年全校大多数大型仪器设备的年使用时机都未能达标。

(四)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低

目前,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有效配置,对闲置资产漠不关心,使国家花钱购置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形同部门的固有财产,各单位之间资源的横向调剂与互补余缺还难以有效实现。

(五)仪器设备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手段很不完善,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属权与变更信息的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等方面进行动态管理。

因此,如何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做到物尽其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修订有关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强化日常管理,认真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管理办法》,加强贵重仪器设备采购和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购置前论证制度和管理制度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二)要实行严格的购前论证制度

1、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将设备利用率作为新增设备论证的首要参考条件,减少和避免由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可能造成的浪费。

2、确立仪器设备以预算编审为龙头的配置新理念,树立办学绩效、系统管理和资产预算新意识,形成合理配置资产、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

(三)挖掘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潜力

要全面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 (四)实行“依托学科、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原则

建立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信息网,向全校乃至全社会公布,以实现校际、学校与社会之间资源的共享。

1.建议由学校和各教学系共同管理学院通用设备。如某高校的校管机房管理值得推广应用,该机房对通用的计算机设备,由于校管机房接纳的实验教学和培训人数多,具统计校管共有机房12个,计算机620台,完好率100%,2008年上半年利用率80%,下半年利用率120%,重点机房每天实训上机时间达14小时,全年平均每台机达小时,共10个月,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上机时达2550小时(不包括徦期老师培训),这些设备的利用率最高,充分达到了资源共享。

2.对全校单价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的大型通用仪器设备均应创造条件逐步开放使用,实行专管协作共用,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和有偿使用的管理模式提高现有设备利用率。

3、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区域教学联合体的方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大力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45 2415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