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地就叫共产党心得体会范文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诞生地就叫共产党心得体会范文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诞生地就叫共产党心得体会篇1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制作的5集文献纪录片《诞生地》自播出后获得好评。专家认为,通过对史料的新挖掘、对革命历史的新认识、对历史人物的新评价,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把党史讲出了新意。

《诞生地》分别以“就叫共产党”“勃勃有生气的青年”“到工人中间去”“为着解放的新文化”“不能忘却的纪念”为题,将实地寻访、权威采访与城市历史影像相结合,在人物、事件与地点的自然勾连中还原历史踪迹,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诞生在上海”这一重大问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说,《诞生地》堪称优质题材资源与优秀创作团队结合的一个示范,彰显了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马克思主义重要传播地的深厚历史底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电视纪录片阐释、宣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作品。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认为,《诞生地》做到了“把理讲清”“把事讲明”“把人讲活”,通过对史料的新挖掘、对革命历史的新认识、对历史人物的新评价,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把党史讲出了新意。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祖光称,《诞生地》具有“重构城市文化时空”及“影像表达的丰富性”两个特点:以空间思维和视角带领观众重返上海历史深处,把红色记忆作为文化认同和创造力,加厚了上海的城市文化形象,重构了城市的文化时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认为,《诞生地》的成功是在正确历史观指导下完成了对历史档案、红色地标、相关人物的再发现、深挖掘、重解读,用真实的力量、细节的力量、平实的力量严肃而认真地回答了百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之问、学术之问、人民之问。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长虹指出,通过新史料的发掘、梳理,对历史细节的辩证考据,以及对一系列新的学术成果的吸收,纪录片《诞生地》回答了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必须面临的问题,即在讲述一段耳熟能详历史时,如何保证这部作品具有新意。

诞生地就叫共产党心得体会篇2

上海地铁的新天地站,是我每天上下班必经的换乘站。6月20日这天,这一站的名字改成了“一大会址·新天地”。而更早些时候,新落成的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了。一百年前,就在望志路106号这栋普通的石库门房子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一大召开,自然是《诞生地》第一集的重中之重,但第一集的内容并不止于此。石库门在很多年里都是上海最普遍的民居,而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就发生在石库门里。从1921年至1933年,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在上海。《诞生地》第一集要回答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诞生在上海”。   

经过了无数次的调研、讨论,我们选择让遍布上海街头的那些红色地标来讲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目前已梳理出从五四运动到上海解放前的612处红色旧址、遗址及纪念设施。

《诞生地》的拍摄历经一年多,背后有无数人的默默帮助。在一年多时间里,我们采访了陈独秀、陈望道、俞秀松、李汉俊等早期革命者的亲属及后人,是他们的讲述,让我们更加对那一代的革命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一百年前的影像资料何其稀有,是音像资料馆的同事们从无数盘资料带中为我们找来了最需要的珍贵历史影像。我们也有幸拥有强大的专家支持,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徐建刚副校长,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严爱云主任、曹力奋老师、吴海勇老师经常为我们解答疑问。党研室的老师们更寄来刚出版的,同样是讲述上海红色纪念地背后故事的新书《光荣之城》给我们参考。以此为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绘制出这份屏幕上的“红色地图”。

建筑无言,但百年之际,我们应该来好好讲述它们的故事,它们是百年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集《就叫共产党》的故事始于南昌路上的老渔阳里2号。2020年,这里完成了修缮,挂了上崭新的牌子: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1920年8月,这里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定名就是“中国共产党”。以老渔阳里2号为起点,我们开启了一场探寻初心的旅程。

1920年2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后,陈独秀从天津乘船抵达十六铺,两个月后,他搬进了老渔阳里2号。从此,络绎不绝的知识分子慕名而来,聚在这里,对历史使命的担当让他们开始探寻“救中国”的一条新路。1920年5月来到上海的毛泽东也多次上门拜会陈独秀。当年他居住的民厚南里在上海赫赫有名,是富商哈同的产业,众多文人雅士都居住在那里。

时光流转,当年的民厚南里只留下了这栋两层的小楼;当年的弄堂变成了今天的安义路,而每个周末晚上的安义夜巷则是上海夏夜最具魅力的生活空间。通过展现今天的热闹、繁华和讲述百年前风起云涌故事,通过画面今昔之间的转换,或许更能让人体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同样,通过今昔的对比,我们也希望观众们能感受到上海多年来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不断努力。

百年前的上海,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青年。他们的聚集之处,是淮海路上的新渔阳里6号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新渔阳里6号的门口还有一块招牌:外国语学社。外国语学社不仅是公开的,而且它还在报刊上广而告之。一百年前,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聚集起这些有志革命的青年。这些汇聚到上海的青年们不论出身贫穷与富裕,不论背景与经历的差异,不论来自哪里、去往哪里,最终都为了同样的信仰,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

上海是一座光荣之城,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这座远东第一的大都会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集中地。一百年前的上海不仅是经济的大码头,还是新思想、新思潮的码头。1899年,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文章,就是在上海的《万国公报》上面刊登着的。21年后,陈望道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也是在这座城市里出版的。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1920年8月到1921年7月间,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发展到14人,全国的党员也发展到五十多人。

而我们的镜头也从老渔阳里2号一路走来:安义路上的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居和淮海路上的新渔阳里6号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它们记录下一百年前革命青年在这座城市的身影;国福路上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与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又新印刷所,它们见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这座城市的传播。最终,一切汇聚到一百年前的望志路106号。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的黑夜里点燃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就这样发生了。

《诞生地》第一集就叫共产党

本集讲述上海为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0年,陈独秀回到上海,住进老渔阳里2号,展开了一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毛泽东、俞秀松、陈望道、李汉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年轻人汇聚上海,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1920年8月,就在老渔阳里2号的石库门里,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定名就是“中国共产党”。以上海为中心,党的早期组织辐射到全国与海外。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树德里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发生了。

※主要红色纪念地: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旧址、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诞生地就叫共产党心得体会篇3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实践成果就是辩证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重要命题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长期性使命和阶段性使命的统一

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历史使命”这一命题既是一个长期性命题,也是一个阶段性命题,长期性使命就是我们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阶段性使命就是指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这段论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所要坚持的长期性历史使命,同时也揭示了一条历史规律,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产生、发展、壮大到不断胜利前进,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取得的历史经验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根本动力推动的实践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实践证明,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追求之心和对于历史使命的义无反顾的担当的发展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这部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在新时代如何实现这一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也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正如报告中指出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是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方略的根本特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精准扶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这些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很好地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初衷。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为人民谋幸福放在了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第一位置,这意味着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历史使命的第一选择,是民族复兴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标准。

为中华民族某复兴有许多道路可以选择,也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方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和使命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完美统一,党在实践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的过程,实际上也在谋取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等三大任务,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所涵盖的范围和应有的举措内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内涵丰富、波澜壮阔的宏大使命。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价值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党的历史使命命题在党的历史上不是第一次,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一再宣布和强调党的历史使命,其重要性一是要在党的不同发展时期对于道路方向和任务做出新的科学判断,其二是在于强调党存在于当下的政治意义或政治价值,因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共产党存在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它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关键,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于党的性质的再一次认证,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共产党也不是为自身利益而奋斗的党,党的使命是与人民和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承担着人民和民族寄托的长远而光荣使命的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党的根本所在,正是由于有了这一根本区别,我们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9 2327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