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活动方案(案例)【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留守儿童活动方案(案例)【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事迹【第一篇】

我叫xxx,今年主教二年级数学兼班主任。我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26名。其中留守儿童就有31名,留守现象非常严重,这无疑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对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留心观察他们的课外活动,关心他们的人身安全。

二年级的小孩子,年龄小,活泼好动而且多事,有时下课了,老师还没回到办公室就有学生报告了。也可以说,课堂外每分钟都可能有学生犯错。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每到下课时我都会再三地安排学生下课应注意的事项。小孩子嘛,就得多点功夫。一般情况下我下课后不是马上回到办公室,而是站在教室门前留心观察学生的活动,掌握学生活动的内容、情况:如那些同学喜欢做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是否健康、是否存在一定的危险,掌握了这些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的课余人身安全,又能为教育教学提供有利的资料。

2、悉心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密切家校联系。

在学校,除了课外时间密切注意学生的活动关爱学生外,学生生病了,我甚至比学生的家长还要担心。有的学生身体不适只要能受得了他都不会给老师说,只要我知道了,我会先问清情况,然后再和家人联系,有时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打不通,我要打好几个学生家长的电话,让他们帮助通知。还有,我班学生牙疼得直哭,我给她爸爸打电话,她爸爸说他正在吃饭,吃过饭就来学校,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她爸爸迟迟不来,可把我急坏了,又一连打了5次电话都打不通,快上课了,他爸爸才带她到医院去看。好多次我还借同事的电车亲自送生病学生回家,有时还要和他们一起寻找他的家人。不仅仅是我教二年级有这样的事情,前几年像这样的事情有好多起,(比如,去年五年级时我班学生吴慧敏、刘辉、程仔健、孟晗)因此有的学深家长对我挺感激,见了我不止一次地说我关心他们的孩子。

3、谆谆教导他们认真学习,减轻其家人的。负担。

二年级的小孩子,七八岁,正是很贪玩的年龄,他们根本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这些孩子大都跟祖父母生活,多数祖父母在学习上是帮不了他们的忙的,只是能督促他们,而且好多家长说孩子在家不听话,要我们老师多教育。每天我会想方设法地利用一切可能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真可谓苦口婆心。课堂上我会密切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调节教学活动,力求课堂充满活力,使他们能尽可能的学会知识,能独立做作业,减轻家人的负担。

这些孩子没有养成看课外书的好习惯,刚开始,我把课外书拿到班级里,他们虽然也都争着抢着去拿,可是真正好好看的没几个。为此,我就抽时间在班上选一些好听的故事读给他们听,由于我读得声情并茂,他们可喜欢听了。经常这样,他们慢慢地喜欢看课外书了。

有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会利用课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有关的刻苦学习的故事,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听后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留守儿童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做下去。

关爱留守儿童事迹【第二篇】

小胡,女,1943年出生,吉安峡江县人。在峡江县巴邱小学读书的许多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后,不是立即回家,而是到一个叫“金丰阳光家园”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一位慈祥的奶奶在等他们,那就是被许多留守儿童称为“世界上好奶奶”的小胡老师。

单纯的初衷 默默奉献

现年74岁的小胡是峡江县巴邱小学一名普通的退休女教师,小学高教师职称,峡江县“五老”报告团成员。20xx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小胡老师萌发了帮助留守儿童的念头。当时她正在回家的路上,一个老奶奶带着自己孙子边哭边从学校走出来,只听见那老奶奶说:“你不听话,不会做作业,我又教不了你。你爸爸妈妈又不在身边,我也没有办法。”小胡听着很揪心。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的教师,她觉得自己要为此做些什么。起初她只是上门辅导,后来学生发展得太多,小胡主动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建议在社区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辅导中心”。这一建议得到了县关工委、团县委、妇联、西门社区大力支持,20xx年3月,西门社区“金丰阳光家园”成立了,小胡既是“家园”日常工作管理的负责人,又是一位志愿者,真是两副重担一肩挑啊!当时人手不够,她就叫来了在巴邱小学教书的侄子曾俭生和她的学生刘民运老师,同时还找来了以前的同事,义务照顾留守儿童,辅导他们学习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这一干转眼已是12年。

温暖的阳光 受人敬重

12年来,周一至周五,学校放学了,小胡就上岗了,每天下午4点半到6点半,小胡总是准时来到阳光家园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困难,哪怕刮风下雨,哪怕腰椎病犯了,也从未间断;周六和周日,她就带着孩子们在阳光家园唱唱歌、跳跳舞,让孩子们和远方的爸爸妈妈上网视频聊天,给他们打电话。在她看来,留守儿童缺少的不仅是学习辅导,生活上和行为上同样需要关爱和引导。小女孩陈怡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困难、性格孤僻,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为了改变陈怡,小胡耐心教育、帮助她,鼓励她参加集体活动,并每天和她谈心,打开她的心结,经过半年多的开导,终于让陈怡慢慢开始接受朋友。几年前,在小胡所带的留守儿童中,有一名叫小敏(化名)的女生沾染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辅导结束后,小胡取下挂在教室墙上的挎包到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包中的几十块钱不见了。她记得从学校回来时钱还在的,经过短短2个小时辅导就不见了,她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二天下午,小胡对孩子们说:“昨天我不小心将包里的钱弄丢了,如果哪位同学捡到了请告诉我一声。”环视了所有孩子后她又说:“就算捡到后用掉了也没关系,只要告诉我一下就行。”这时,她发现坐在座位上的小敏红着脸把头低了下去。辅导结束后,小敏磨磨蹭蹭等其他孩子都离开了,这才来到小胡身边,拉着她的手说:“奶奶,你的钱不是丢了,是我拿的,我还把钱都用掉了。我错了,对不起……”看到小敏后悔又难过的神情,小胡笑了。她拍拍小敏的肩膀说:“你能勇于认错就对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东西是可耻的。以后在学习上,如果钱不够用,你可以告诉我。”小胡话音刚落,小敏就扑到她怀里,流下了羞愧的泪水。小胡顺势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给小敏讲坏习惯的危害,讲名人小时候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她懂得明辨是非善恶,懂得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半年后,小敏在一次放学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内有380元钱和证件。她一时间找到小胡并交到她的手上。小胡紧紧抱着小敏,流下了欣慰的泪水。随后,她带着小敏把钱包和证件送到了附近派出所,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到了失主。记得巴邱小学五年级(2)班的一名学生,父母残疾家贫,开学时交不起学费。胡老师知道后,安慰他说:“只要你努力学习,学费有困难,我来帮你。”先后拿出680元资助他完成学业,并以高分录取在峡江二中学习。

如今,“阳光家园”是一个占地面积400平米的爱意融融的温馨小家。小胡,就像一缕阳光,不仅温暖着留守儿童的心,也感动了很多人,一些退休教师纷纷从家里走出来,义务到“金丰阳光家园”服务,辅导中心的固定志愿者从她1个人增加到目前的7个人。每个周六、周日,都有很多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青年来到辅导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工作。12年来,小胡带领志愿团队在“阳光家园”帮助了20xx多名留守儿童提高了学习成绩,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教育帮助了80多名留守儿童改掉了不良生活习惯,挽救了13名问题留守儿童,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好奶奶”。

感人的事迹 倍受关注

20xx年5月8日母亲节前夕,为表天下儿女们对母亲慈爱的回报,江南都市报与江西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联合推出的“福彩江南公益行?走近慈母”活动全面启动,50万元厚礼送给江西省50位慈爱的母亲。小胡的先进事迹被媒体记者推荐参加这次活动并获奖。一万元的奖励,除了一台46英寸的液晶彩电,还有5000元现金。“有些激动,激动不在于得到了奖励,而在于我们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小胡说:“奖金都分给了辅导老师,他们太辛苦了,从来没有得到回报,这次就算我给大家发了工资。”

20xx年元月15日,中央电视台记者走进“阳光家园”拍摄的《小胡记事》作为特别节目,于同年4月7日在央视12频道《夕阳红》(慈爱)栏目震撼播放。从一个侧面讲叙了小胡帮助教育留守儿童改正不良习惯的动人故事,告诉人们: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只要付出爱心,小树总会成长;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她先后被评为“(首届)吉安十大新闻人物”、吉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首届“江西十大正能量行业标杆人物”,20xx年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xx年8月,她当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在小胡和志愿者们的陪伴和帮助下,“金丰阳光家园”的留守儿童们度过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小胡说:“关爱留守儿童,有苦也有甜。看着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我很欣慰,我会长期坚持下去。”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第三篇】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万,占农村儿童%,占全国儿童%。与20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和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和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逃学(%)、受老师惩罚(%)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和个百分点;不想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没完成作业(%)、成绩下降(%)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中年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被歧视(%)、性格比原来内向(%)、胆小(%)的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年级中最高。他们经常想念父母、担心见不到父母、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的比例最高,比学生高、25和个百分点。四、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逃学(%)、不想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以及被老师惩罚(%)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更差,经常和妈妈交流(%)、经常和爸爸交流(%),而被父母训斥吓唬(%)的初二留守学生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学生把同学朋友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的留守儿童是从小学就开始寄宿的,其中15%从小学四年级及以下就开始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小学高年级不断向下延伸,少校还出现了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始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母亲外出的最少,占%,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关乎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和支持。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xx年发起的一项以少年儿童安全自护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少先队活动。它对引导少年儿童平安自护和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0xx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将特别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众号将针对这两个群体持续的进行安全系列教育专题并开展相关的“平安自护营”活动。为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关爱倡议书【第四篇】

亲爱的朋友们:

您是否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一年中难得回家一次,让留守在家中的他们倍受思亲的煎熬,他们就是儿童中那一股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儿童,本应该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美好地生活,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们,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谋取生活,被独自留在家中的他们却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那样欢绕在父母膝旁,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种种困难和艰辛。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 ,他们渴望与父母沟通,他们梦想在父母的教诲下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因此,我们组织了 “关爱孩子传递爱心 共享和谐”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奉献您的爱心,牵手留守儿童。

你可以做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宣传科学的家教观念、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你可以为一个或几个孩子开通“亲情电话”,给他们书写“亲子书信”,说一些安慰幼小心灵的话;也可以做特困留守儿童生活上的资助者,甚至可以通过一餐便饭,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许你的微笑会给他们信心,也许你的话语会给他们希望;也许你的资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你的一封信就可以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心、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让我们手拉着手与留守儿童同欢笑,共奋进,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化州做贡献!

朋友们,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去扶助稚嫩的希望,用爱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

在,有千万个留守儿童在期盼、在等待,等待你,也等待着我……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第五篇】

为为市委即将出台的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意见提供详实数据、实例支撑,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妇联儿童部近期赴六县市区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安全保护工作调研。

调研主要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的方式进行,具体情况如下:

一、xx市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及关爱工作情况

xx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约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4%。

打工经济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为农村的发展繁荣积累了资本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市约有留守儿童万人,占儿童总数的14%左右,其中男童约万人,女童约万人。

从地理分布来看,北三县留守儿童约占30%,南三县约占70%。

留守儿童因长期远离父母(至少父母其中一方),特别是在其价值观、性格、身体发育等方面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因缺少家庭方面有效的教育管理、亲情呵护,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等问题,并由此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及衍生的社会问题,刻不容缓。

近年来,xx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内引外联,借势借力,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并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争取党政重视,建立关爱长效机制。

XX年1月15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会上,市妇联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XX年3月19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xx市留守儿童活动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以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妇联等16家单位为成员单位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20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通过齐抓共管,形成覆盖到边、监护要底、关爱到位的留守童、流动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在全省范围内开创了此项工作的先河。

XX年5月27日,全市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崇阳县召开。

会议的召开,有效地推动了关爱工作在全市各级各部门中的开展。

会后,六县市区也相继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部分乡镇也成立领导机构,并出台相关文件。

如嘉鱼县鱼岳镇、陆溪镇等镇一级也相应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管理领导机构;咸安区官埠桥镇出台了《咸安区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每年听取各级妇联汇报留守儿童工作不少于2次,全市每年“两代表一委员”提交提案、议案涉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少于20件。

今年,市妇联还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安全保护、扶贫助学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有效性建议,市委今年顺应形势拟出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安全保护实施意见。

这些举措积极推动相关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多方整合资源,形成稳固帮教模式。

XX年关爱工作开展以来,市妇联立足市情、民意,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4种较稳固且富有实效的管理模式。

一是学校托管式。

各级妇联联合教育部门,依托各级中小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托管学校。

学校实行寄宿制,内设心理咨询辅导站、亲情电话室、微机图书室、游戏室等,要求老师们除了课堂教育任务外,还给予亲情呵护,弥补了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家庭教育等缺失和缺位。

崇阳县委、县政府整合资源,投资5亿元,打造了一座集幼儿园、小、中、高、职于一体的教育新城。

在优习网设立全县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管理办公室,对6400名留守流动学生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让各个年龄段的留守流动少年儿童享受到现代化的教育资源。

XX年,崇阳县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示范县”。

XX年,崇阳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

XX年,被评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

二是站所服务式。

目前,各县市区妇联组织依托学校、村(社区)妇女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

留守儿童服务站的主要职责是对辖区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就近就便招募“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及总结表彰先进典型。

通城县妇联充分发动县直各职能部门妇委会联系2-3所学校,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学校闲置室出资创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站,制定《妇联系统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服务站工作制度》。

赤壁市村(社区)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 留守儿童亲属培训班”,使留守儿童监护人获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育儿教子的'方法。

为响应省委书记李鸿忠的号召,“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孙子一样关心留守儿童”,XX年赤壁市还率先开办了“五点半”学校,学校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服务对象以单亲家庭、双职工家庭、父母不在身边的儿童为主。

由基层党员和中小学老师轮流值班,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下午放学后一个多小时内无人看管、无人辅导作业的问题。

第一所学校试点成功后,“五点半学校”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目前覆盖赤壁市151个行政村、25个社区和7个居委会,成为赤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亮点,今年成为全省妇联系统基层组织建设会的现场参观点,并在会上交流经验。

三是项目运作式。

近年来,市妇联积极争取省妇联、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共争取项目资金160万元,整合配套资金200万元,在咸安区双溪桥镇、嘉鱼县陆溪镇、通城县隽水镇、崇阳县白霓镇建立4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中心项目以留守儿童的托管、游戏娱乐、图书阅览、校外教育为主要内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指导、服务。

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妇联组织、协调、具体策划实施。

项目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建立了工作专班,有专人负责,实行有偿 服务、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

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让留守儿童有“家”可归。

XX年崇阳县白霓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获评“全国示范留守儿童之家”。

四是结对帮扶式。

自XX年全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启动式在我市咸安区双溪镇举行以来,各级妇联不断巩固扩大“爱心妈妈”这一关爱队伍、擦亮这块“妇”字号招牌,从最初的100多名,发展到现在全市的13147名“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的身影活跃、穿梭在留守儿童中间,她们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方式结对留守儿童16040名,无私关爱着这群远离父母的孩子。

嘉鱼县一中08届张姓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且父母都是残疾人,十分敏感并缺乏自信,甚至常常产生轻生的念头。

了解到这一情况,学校“爱心妈妈”一方面坚持每周与他一次谈心,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悄悄安排同学主动与他交流,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通过半年努力他终于消除了自卑情绪,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

赤壁市孤儿胡某八九岁时父母患癌症相继去世,他成为蒲纺第一批结对帮扶的留守儿童。

从爱心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与学校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牵手帮扶,浓浓的情与爱伴随着他成长。

他现在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38 308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