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幼儿园汇聚【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幼儿园汇聚【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幼儿园【第一篇】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歌曲为单段体,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曲调富有傣族音乐特点。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3、初步了解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并进一步产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感受泼水节的气氛,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区分x·x xx和xx x·x,准确把握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的节奏。

钢琴、“泼水节”影音资料、多媒体课件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分享的“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幼儿园汇聚【实用4篇】”,请同学们看一看她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2、请学生说说对傣族的了解,引出泼水节

“说起傣族,你都知道些什么?”

3、教师介绍泼水节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人民最隆重也是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无恶不作的火魔王,经常危害百姓。有十二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机智地杀死了他,并砍下了他的头颅。可是火魔王的头颅滚到那里,那里就开始着火。为了使百姓免造灾难,姑娘们便以水泼身,轮流抱住它,直至化为灰烬。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于是在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人们身着盛装,在芒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此外,泼水节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传统娱乐活动。

4、观看泼水节视频资料

“想不想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像我们过年一样的热闹?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歌曲,名字叫做《快乐的泼水节》。”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视频),感受歌曲情绪

“你听了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2、再听歌曲,体验歌曲情绪,感知歌曲拍子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听一听,听的时候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感觉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伴奏

“这么快乐的歌,老师也想来唱一唱,请同学们轻轻拍手给我伴奏好吗?”

4、学唱歌谱

1)随琴轻声学唱歌谱

2)解决较难唱准的地方

3)完整演唱歌谱

5、学唱歌曲

1)、随录音小声跟唱

2)、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区分“x·x xx”和“xx x·x”节奏的不同)

3)、师生分句演唱歌曲第一段

4)、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和结束句的节奏)

5)、分组演唱第二段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两段歌曲

1、教师跳傣族舞,引发兴趣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泼水节上他们经常载歌载舞,以表达内心喜悦的心情。老师学了一段傣族的舞蹈,下面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2、学习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3、自由练习并尝试创编动作

4、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1、小结收获

“今天,咱们一起感受了傣族快乐的泼水节,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拓展知识

“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吗?”(课件播放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藏族的雪顿节等)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文化,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傣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请课后搜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大家一起交流,好吗?”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幼儿园【第二篇】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这堂课我自己感觉较好,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得到了自主的一点点乐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能概括出段落大意,理解词语意思。看来,小组合作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让我自愧不如,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他们用换部首、编口诀、编故事、小幽默、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他们自己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记忆也很深刻,这让我觉得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是很好的,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得比较快,思维也很开阔。这些都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既然这样放手的效果好,那我以后就应该把主动权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幼儿园【第三篇】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精读课文。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

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

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

生:学生表演。

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师:看得出,此时的你是快乐的。

生:兴奋地读。

师:你的心情一定很激动。

师:(出示图)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你们瞧——(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刚才人们拿瓢灌,端盆泼,你们还想用什么泼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泼、用水枪射、矿泉水的瓶口上扎几个洞,把水挤出来……

师:好,请准备好你们的泼水工具,让我们互相追赶,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泼谁,就泼谁。(音乐响起)

师生共同表演泼水场面。(场面热闹、笑声不断)

师:你们刚才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傣族小姑娘来说。

生:我非常高兴。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高兴地读第四句。

师:瞧,她把书读到了脸上。请个傣族小伙子来说一说。

……

师:一个人读就这么欢乐,如果大家一起读一定更欢乐。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句话。

师:读得这么好,就请你们来欣赏真正的泼水节。(播放泼水节录相)

生:认真观看,不时发出笑声。

师:为什么时候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

生:因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师:哦,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征……(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样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泼向 ,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泼向小树苗,祝它快快长大。

生:我把清水泼向校长,祝我们的学校天天都平平安安。

生:我把清水泼向老,祝老师越来越漂亮。

生:我把清水泼向奶奶,祝她长命百岁。

生:我把清水泼向我的同桌,祝她学习进步。

……

生:高兴。

师:是啊,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引读)

生:读句子

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高尔基说:“读书愈多,就愈健康而勇敢。”可见读书对人的重要性。学习中熟练语文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大量有阶梯性的诵读训练,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更能指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在阶梯性的朗读训练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多方面感知了教材,真切感受到了“欢乐”的氛围。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需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激情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师成功的关键。语文课不是品德课,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体验。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

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环境。在教学中要实现“他人欢乐”与“自己欢乐”的重合,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促手可及的欢乐。案例中除了运用文中插图外,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了声像、图文及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一连几天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变得形象、逼真,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快乐学习变得如此简单。

语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

(1)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

(2)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

(3)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

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

总之,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幼儿园【第四篇】

目标预设

第一层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层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第三层目标:根据课文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座位摆放四人一组,方块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和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加字.

3.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准备阶段)

2,师:能告诉老师你准备了哪些东西吗 指名说.可以加上动作吗

随机采访:你手里提得什么呀

你手里端的是什么呀

师: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师随机问:你是什么时候到这儿的 为什么来得这么早 (理解"早早地")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盼望着泼水节的到来,所以都"早早地"来了.

红色字体显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读读,比比谁来的最早.指名读,相机评价.

(俯身闻一闻,作陶醉状)怎么这么香啊 为什么

读读,比比谁的水最香,谁的水最美.(指名读)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泼水阶段)

2,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师:那就请你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介绍泼水活动吧!

以下部分按学生生成的先后随机进行

(1)师: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哪俩人表演给大家看看.

(2)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板书:灌)

3,师: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4,师: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师:摸摸你的衣裳,摸摸你的头发,怎么样了

课文中哪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板书:湿淋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要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不光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板书:笑开花)

指名读.带上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读.(齐读)

(板书:吉祥如意!)

这个"!"在这边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 (很高兴,很欢乐.)

师: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大大的欢乐!

出示: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

我想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

我想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

我想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

我想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老人 .

6,生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

生自由读

你想把这热闹的场面介绍给你的亲人,朋友吗 (生练习背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泼水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旅行了呢 为什么

生自读,读后师生交流.

师随机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

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6,师: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如何 (高兴,兴奋,欢乐)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课题.

(四)总结

1,学写词串

师生交流.

2,联系实际

(五)扩展

三,学习生字(幸,离)

1,出示生字

3,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交流)

4,师范写.

5,生描红,临写.

附板书:

欢乐的泼水节

灌 泼

湿淋淋

笑开花

吉祥如意!

48 7407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