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幼儿教育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1

摘要: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幼儿数学教学方法不同。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在通过对外国发达国家幼儿园数学教学调查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区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国外幼儿数学教学领域先进经验和特色,提出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注重贴近自然和生活,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互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国内幼儿园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国外;国内;幼儿;数学;改革

导言:幼儿数学教育改革,要利用国际化的视野参考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在幼儿教育领域,国别之间的差异较大。笔者认为,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注重贴近自然和生活

日本和美国的幼儿园建设和教育理念和国内不同,国内在建设幼儿园时普遍追求高档、豪华、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电教化的教室,塑胶操场,时尚的各种游乐设施设备以及各类生活及教学用具。而国外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追求的是简单、贴近自然和生活。国外发达国家幼儿园往往是原始的沙地,简陋的活动设施,绿色的田地树木,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奔跑、嬉闹、成长。

从教育理念上分析,在幼儿教育领域远离“高大上”,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更符合国家教育导向。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双手去缜密的研究。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大自然以其天然、有趣、丰富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向孩子们献上不同的礼物,并让这些奇妙的礼物来引导孩子养成善于发现,敢于探索的习惯。通过领导儿童栽培植物、浇水除草、收货种子的活动过程,以及饲养小动物的过程,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的意识,将基础的数学知识运用在与大自然亲近的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以及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且获得劳动、勤奋、配合等精神感悟。

二、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互动中

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们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数学就是认识数字、加减乘除”的误区,形状、空间、时间、排列、组合……这些概念,在生活中都有生动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数字,帮孩子得到具体而丰富的知识;家长还可以帮孩子将这些数字拍成照片,探究这些数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国外幼儿园更注重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环节中。例如:国外幼儿园定期会组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式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采蘑菇,捕捉昆虫等,将基本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互动活动中。

在国内,幼儿园则是让孩子们乖乖的坐在板凳上,跟着老师一起学查数、学加减乘除和口诀,很少有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没有构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虽然幼儿园也组织一些活动,但是通常是在幼儿园的组织下孩子们向家长汇报式、宣传式的表演,没有从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教育角度作为根本出发点,很有形式主义的味道,缺乏教育意义。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

在中国数学教育的背景下,人们普遍使用乘法表运算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因此在幼儿教育数学教学中重点则是九九乘法表。相比之下,国外则没有类似的运算口诀,孩子们都是掰着手指头“苦苦”运算。事实说明,国外没有九九乘法表,孩子们也能运算,也没有不识数。虽然九九乘法表给国内孩子们运算带来了轻松和便捷,但是这种数学教育思想的传统更多的传授给孩子们的是经验、规律和定理,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抹杀了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创新的思维。国外人才培养成果多,国内人才培养发明创造少,高分低能的现象较重,究其原因,幼儿园数学教育就有一定的责任。

孩子要在生活中学习,让孩子强记数字、机械训练违背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孩子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亲自体验自然的、有趣的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而这需要家长抛弃一些陈旧的、应试的思维方式,学习和发现数学的魅力,并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

结束语:国内很多人对国内幼儿园教育诟病不已,更多的家长已经或者愿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笔者通过调查调研发现,国内幼儿园教育和国外简直天壤之别。国内幼儿教育界要实事求是的面对客观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特色和经验,对现行幼儿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逐渐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幼儿教育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袁爱玲;中美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差异性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林泳海;中国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2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 爱 交流 体验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心理的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爱去滋润、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幼儿来说,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何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攀岩吧!"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墙壁,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攀岩墙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在他们心中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是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走的更近了,感情更深了,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深厚的情感,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安慰……用我的行动表达着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潘忆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潘忆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看着你睡觉,好吗?"潘忆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潘忆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忆忆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潘忆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潘忆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潘忆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教师正是孩子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有人说过"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三、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是最好的伙伴,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3

摘要:

幼儿教育是什么?幼儿应如何正确接受教育?幼儿接受与不接受教育区别又如 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视与否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习方面的。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重要性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水平越高,他(她)的社会适应性就越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面向21世纪的挑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研究人的社会化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课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孩子幼年期,就像一块橡胶泥,你把他捻成方的,他就是方的,你把他捻成圆的他就是圆的。可见培养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那就得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而且,幼儿比较听话,好训练,培养各种习惯最容易见效。然而,我们有些父母以为孩子还小,不忍心管,或者认为“树大自然直”,大一点才管吧。等到大了,却由于从小没管好,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想管也管不了。因此,就得抓住幼儿教育,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正所谓:“3岁看到老。”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现在的许多家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为此,他们从胎教开始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或母亲为胎儿朗诵文学作品。甚至有的母亲在怀孕前一年就开始阅读关于幼儿的早教方面的书,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书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教育。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三、幼儿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儿园学校教育

现今,有不少父母过早与孩子缺乏亲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孩子出现不爱交流、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会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幼儿园的孩子又多,教师有时照应不过来,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孤僻的性格。这样,幼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机,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形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不仅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四、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2.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有时弯弯?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等等一系列幼儿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是幼儿通过向科学海洋的航船,兴趣是航程的向导。

3.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许多蜻蜒都飞的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蜻蜓?它们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蜻蜒低飞和天气的关系。

4.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扩展科学教育内容。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以扩展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如“神奇的电脑”“能干的机器人”……

总之,幼儿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家长所关注,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在幼儿教育工作上不断探索、创新!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论文4

国内中小学校的女教师一般都多过男教师;而在孩子们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园,男教师则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幼儿园过去幼师中没有男性毕业生,而从其他大中专学校毕业又愿意从事幼教工作的男生也基本没有。从事幼儿教育的也多是女教师,有的幼儿园建园以来从没进过一名男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幼儿教育中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男教师已经走入了这块神圣的领地。然而男教师这一性别群体的出现可谓是期望与困惑并存。

毫无疑问,只要关注幼儿教育的人都在思索,男教师在幼教领域中的出现究竟基于何种原因,长期以来,幼儿教育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女性的职业,而今天却有了“另类”。只须稍作分析,我们便可以得知男教师在这个领域的出现是历史的选择,社会的必然。一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的资深教师和幼教专家们纷纷指出,在传统教育中,儿童从出生到入幼儿园,一直都被女性所包围,这对儿童,尤其是男孩子而言,对其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久而久之,我们惊讶地发现,孩子们虽然安静、内向、不越雷池,却也丧失了勇敢、进取、冒险、拼搏等优秀品质。另外,心理学专家也指出男教师对于孩子的思维方式、性格塑造、处理问题的方式等也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的知识也比女教师更为开阔。所以男女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有利,换句话说,男教师的出现是无可厚非的。

一、男教师介入幼教的社会现状——期望与困惑并存

男性教育,刻不容缓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及男性择业观念的束缚,教育缺乏“男性”。胆小怕事是我们孩子的最大特点,如果中国学前教育不走出这迷宫,那么中外少年在许多较量中还将发生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悲剧。可见,男教师进入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1、男性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孩子的独特影响

男性无论是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言语、个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心理行为优势。如男性偏向于用抽象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有较好的综合抽象能力,善于逻辑记忆;男性更容易产生激情,外部表现强烈,在情感的倾向性上,男性更容易指向具有明显社会意义的事物,情感更容易为社会上和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所引起;男性的自主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强;男性口头语言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性和哲理性,提出或回答问题通常比较明确而不含糊,内部言语进行的速度较快;男性兴趣广泛,易将兴趣变成行为,倾向于对事物奥秘的探索,男性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具有明显的自信心、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灵活性、坚韧性。

2、男性教师对孩子性别意识的重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但在每个年龄阶段又有各自的特点,有本年龄阶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这个核心问题解决好了,既能使人顺利成长,又有利于他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其中幼儿期这个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其中的一个问题便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性别角色意识,并且用父母中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使自己的行为相似于父亲或母亲,符合社会上认可的性别角色。在女性教师主宰的幼儿园,女孩很容易找到“模仿”的角色榜样。她们可以在一言一行上处处与女教师“认同”,长此以往,她们的行为便更加符合女教师的女性角色期望,得到更多的表扬、赞许,从而更加强化了她们性格中的乖巧甚至使认知模式固定不变,女孩更加女性化,因而限制了她们的大胆创新。而男孩在男性教师极度匮乏的环境中,较难找到“认同”的楷模。从而使他们的性别角色意识处于模糊和迷惘状态,不利于性别角色的社会学习。在性别行为上导致一部分男孩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从而影响男孩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要让幼儿生活在阴阳和谐的世界中尤为重要。

3、男教师的介入,将使幼教队伍构成日趋完善

首先,男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各有其性别优势,包括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的不同,社会化方面的差异等。因此,他们若能在工作中相互协同,互相合作,定能实现教育优势互补,这将有利于幼教的创新与质量的提高。

其次,从社会心理的理论来看,在群体中如果男女的比例搭配结构合理,将有利于群体活力的激发。异性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再次,幼教队伍中男性的适量介入将有利于女教师自身的更加完善,行为的越加自律,嫉妒猜疑等不良的心理相对减少,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从而更好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能。

最后,男性走进幼儿园,能适当增加幼教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有益于幼教机构的管理,便于调动群体的积极性。总之,幼教队伍中男性教师的适量引进,势必会有效地促进幼教队伍的健康成长。

二、男教师进入幼儿园的几种观点与幼儿园男教师数量少的原因

(一)理论界对男教师进入幼儿园的几种观点

1、支持鼓励

这种观点认为,男教师的性别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教学方式、接触幼儿的风格等不同于女教师。在教育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男女教师如能充分交流,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各自的素质。男女教师的优势互补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半推半就

这种观点认为,幼儿园引进男教师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男性的开朗、自信、勇敢、豁达等特点,可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女性教育的不足,但他们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养者的性别,而在于教养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只要提高女教师的男性度,即可解决相关问题。而且还有家庭中父亲的影响,对于幼儿的性别和个性发展而言,这些已经足够了。

3、排斥拒绝

这种观点认为,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女性的温柔、细心、体贴等心理特点更适合幼儿教育的需要。幼儿园引进男教师会带来管理、教学上的一系列麻烦。男性的粗心、随意也会给幼儿带来不安全因素。所以,没必要自寻烦恼。

(二)幼儿园男教师数量少的原因调查

目前,在国际上,日本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约占7%,美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约占10%,而在我国,却还稀缺地被称为“大熊猫”。当然,我国部分省市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在这少量的当中,“存活率”,也并不高,这是为什么?经过一些调查研究和思考,我们发现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哄孩子是女儿家的事情,社会,包括自己的家人在内对男 性选择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认同不足,这对他们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如恋爱、婚姻就是其中一个重大难题。

2、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不够

这几年我国的教育改革火热,人们大多只考虑到了减负、遏止乱收费及课程改革等内容,却很少关注教育者这一“人”的因素。不关注导致了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男教师的培养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对男教师的园外生活、社会压力等关注较少,导致了我国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男性幼儿教师的学校。

3、个人观念及个人知识、能力结构的限制

人是社会的人,个人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限制,很多男性也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况且,当男性进入幼儿教育行业以后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不理想,其所得与社会对男性所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也使得他们顾虑重重。

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男教师介入幼教鸣锣开道

(一)加强政策倾斜,优化师资队伍

有关部门首先应着重研究相应的政策,改民间探索为官方行为,做到招收、培养教育、就业分配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研究有关倾斜政策,包括政治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倾斜。以政策引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环境,以实现学生生源高素质的招生目标。

(二)完善教学管理,营造男教师成长的工作环境

男性幼儿教师进入幼教必须对幼儿园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否则会出现男教师或无法胜任,或被女性同化等等问题。

(三)加强教育培养,力争自己走出困境

1、帮助男教师认识自我,努力塑造性别的优势形象。个别男生自以为是男性,就有优势,其实非也。美国社会学家S.德拉梅特告诉我们:性和性别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男性、女性的生理特征;后者是指男性女性之间一切非生物方面的差异,诸如在衣着、兴趣、态度、行为、才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要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有性和性别在一个人身上统一时才能显示优势。在现实中并非每个人性和性别是和谐统一的,有的男同志虽有男性身躯,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敢自我展示;有的被称为“娘娘腔”,还有的男同志由于长期在异性范围内工作,久而久之性格、处事、谈吐发生异化。这一方面反映了男同志自身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反映了女性一统天地的幼儿园工作岗位是男幼儿教师异化的温床。所以,用人单位应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帮助男幼儿教师消除幻想,正确对待自身的性别优势,并不断加强自身性格的锤炼,增强性别优势。

2、教育男教师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努力塑造自尊、自爱、自强的敬业形象。在理想现实充满矛盾、充满困惑、充满诱惑的前提下,男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幼教的社会地位,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正确对待各种传统的舆论、各种闲言闲语,在幼教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这是男幼儿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教育男教师找准职业价值的基点,努力塑造一丝不苟、励精图治的创业形象。在幼教岗位上,职业价值在哪里?这是男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消极怠工、无所事事;有人任劳任怨,收获平平;有人刻苦钻研,硕果累累。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有志的男教师应一丝不苟,励精图治,勤奋创业,努力做幼儿教育的专家。

四、幼儿园应为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

首先,我们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园的男教师。

作为职业的选择,男教师同样有权利选择幼教岗位,我们不应歧视他们的选择或抱有好奇的心理去看待他们。我们应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把好奇变为一种理解,把新鲜变为一种尊重,保证他们有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

第二,切实改善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待遇,保证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人们对教师的尊重是史无前例的,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收入还不高,住房还有许多困难,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男教师队伍的稳定。

第三,给男教师发展的空间。

我们不能用机械教条的标准去评价男教师的工作,更不能苛求男教师做违背他们性格或性别的事。要充分发挥男教师思维敏捷、动作灵活、富有创造性的特点,尊重他们“打破常规”的做法,同时也要避免他们工作中的粗心与大意。

第四,利用男教师的优势,克服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气。

男性教师带孩子有独特的方式,他们不会娇惯孩子,也不会主观宠爱、偏爱某些孩子。这种平等、粗放的态度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他们健康个性的形成;男教师的刚强与勇敢,更是当前独生子女们所缺少的。

第五,教师自己要会自我调节。这是幼儿教师保持身心健康,缓解职业压力的主要途径。自我调节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恰当评价自己对竞争的适应性。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把幼教事业当作自己的最爱。

4、学会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5、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活动。

6、作为男性教师个人,更应该自我支持,自我建构。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培养质量问题。男性加入幼教行列是非常重要的、可行的,幼教事业急需更多优秀的男教师。有关部门,相应的机构应给以充分的关注与支持,为了明天的一切孩子,孩子的一切。衷心希望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幼教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男教师,他们的奉献必将为学前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的活力。

幼儿教育论文5

摘要:近几年,幼儿教育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将故事与幼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幼儿课堂教学,幼儿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及年龄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其开展故事教学。本文就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教育;重要性;研究

一、前言

在国家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幼儿教育之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故事教学法是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对幼儿进行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幼儿还没有对学习形成成熟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的故事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还没能掌握过多的词汇,其对语言的使用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弱,教师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为幼儿讲解一些语言知识,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语言,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为幼儿讲《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比如讲到小红帽看见大灰狼时,教师可以在语言中透露出一丝害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

三、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幼儿阶段正是语言素养的形成阶段,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使幼儿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还应该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锻炼学生运用语言叙述故事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个故事进行多次讲解,直到学生能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请学生将教师讲解的故事转述给其他学生。其次,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遍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情节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第三,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故事,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一些互动,这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故事的世界中去。

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

适合幼儿的故事其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其中有很多故事都非常适合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故事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幼儿能将故事的内容叙述出来,同时也能从故事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模板。因此,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的语调、表情和动作,将一些故事内容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些表演模板,使幼儿能在表演中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教师讲到《丑小鸭》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作和表情将丑小鸭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将头向前倾,将两只手臂向后伸,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五、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会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幼儿的想象力特点,并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改编和续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教师讲解到小女孩在梦中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后,教师就先不再继续讲解下去,而是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的结尾。比如,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在被冻死之前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抱回了家。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只是一个梦而已。

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适合幼儿的故事都比较具有教育意义,很多文明礼仪或者思想观念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无法使幼儿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能从教师讲解的故事中了解到一些生活礼仪,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幼儿在故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是孔融的话,会如何分配盘子中的梨。幼儿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讲解故事的内容,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谦让。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请幼儿回到家为家人分配水果,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七、结论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本文对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冯俐.故事讲述中声音表情的训练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243.

[2]袁玉冰.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推进幼儿趣味绘本阅读的意义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2):120-121.

[3]宋立伟.浅议幼儿教育中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素质与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62-263.

48 172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