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史小故事简短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党史小故事简短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党史小故事简短1

毛泽东一生热爱山水,工作之余,登山是他的一大爱好。拐杖,成为他晚年登山必不可少的用品。他对拐杖没有什么讲究,不管木制的还是竹制的,只要合用就行。在众多拐杖中,他特别喜欢一根竹拐杖,这根拐杖来自杭州丁家山。

毛泽东喜欢杭州,称杭州为第二故乡,生前先后40多次来杭州。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登丁家山,上山前,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简单处理了一下,当作拐杖,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散发着清新竹香的拐杖上山。途中,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突然停住了,郑重地问工作人员:“这根竹子有没有付钱?”工作人员回答说:“老乡本来不收钱,但我们还是付了。”毛泽东很高兴,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毛泽东对这根拐杖喜爱有加,上山后吩咐工作人员不要丢掉,要带回北京去。

后来,无论是在中南海散步,还是外出视察,毛泽东一直使用这根未经雕琢的拐杖。作为国家领导人,也曾有人给毛泽东送精致的拐杖,但是他却从不留用。对于从野外带回来的这根竹拐杖,他却敝帚自珍,视为珍宝。

有一年,毛泽东在湖南长沙考察,随身带着的就是在杭州丁家山上用过的竹拐杖。其间,越南**胡志明来中国访问,到长沙拜见毛泽东。毛泽东与胡志明交情很深,两人相见甚欢。有一天散步时,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以资纪念。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风趣地说:“就这根打狗棍跟你换?换不得,你的太漂亮了。”胡志明拗不过毛泽东,只好带着遗憾回去了。

生活作风绝不仅仅是一己的好恶问题,还是一个人精神境界、精神品格的具体反映。生活俭朴是毛泽东的一贯本色,他不太注重物质享受,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拒奢侈崇俭朴。他的拐杖就是最好的说明。

毛泽东喜欢拐杖,宁可拄杖徒步,也不愿坐担架,更不愿坐轿子。

1947年3月,胡宗南重兵进逼延安,毛泽东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延安转战陕北。其时,他肺炎初愈,身体虚弱。卫士们考虑到他行军困难,为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坚决不坐,非与大家一起徒步行军。毛泽东不坐担架,这让大家很伤脑筋。警卫员孙振国找了根柳木棍,送给毛泽东说:“您就用这根柳木棍做拐杖吧,这样走起路来也许会省力一些。”毛泽东拄着木棍,试走了几步,很是满意。此后毛泽东就拄着这根木棍转战陕北。

晚年,毛泽东的登山爱好没有改变,但他有一个原则即上山不坐轿。有一次,毛泽东邀张治中同乘专列外出考察。火车到了安徽,张治中建议毛泽东上黄山看一看,毛泽东心有所动,但是,当他得知不能开车上山,只能坐轿登山时,就毅然放弃了,“那我就不去了,我不坐轿”。

很多人对毛泽东不坐担架、不坐轿子感到不解,对此,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解释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

作为党和政府的领导人,他比谁都更有权力和条件要求好的物质享受,可他从来不搞特殊化。宁愿拄杖徒步,也不坐轿子,正是他公仆本色的体现。“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当**也不能比别人特殊,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之所以被人民爱戴和怀念,原因也在于此。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广大党员谨守朴素的生活作风,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牢记人民公仆的本色,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关系到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对此,也许可以从毛泽东的拐杖中得到一些启示吧!

党史小故事简短2

毛泽东出身于农家,一生简朴,以身作则。在延安时,他同指战员们一道,亲自动手,挖地、浇水、施肥、种地,不贪图个人享受,关心他人,尊老爱老,对孩子“约法三章”等故事,始终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我党树立良好形象当之无愧的楷模。

“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熊云,四川阆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华北特种兵新建工厂政委。1983年6月,我还在《星火燎原》任编辑时,听他讲了一段毛**在延安参加大生产时的亲历往事,至今记忆犹新。

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

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

机要科的同志们见**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趁**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面前,提出帮他挖地。**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就这样,毛**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

中央机要科的同志们,望着这丰收的景象,十分感慨,因为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毛**辛勤劳动的汗水!

党史小故事简短3

龙潭三杰”:钱壮飞、李克农和胡底这是一群神秘的人,他们无处不在,胜利了不能宣扬,失败了无法解释。他们都是最天才的演员,永远隐藏着自己的真实面孔。

1931年4月24日,汉口新市场游艺厅,舞台上魔术大师化广奇,正在表演拿手戏法,台下掌声让他颇为得意,然而他并没注意,就在一个昏暗角落里,还有一双特殊的眼睛。当晚,化广奇被当场逮捕,迅速押解到国民党武汉绥靖公署行营。身为侦缉处处长的蔡孟坚大喜过望,因为他已得知,这个魔术师的真实身份是中央特科的“天字号”人物黎明,当然黎明是他的化名,他的真名叫顾顺章。

蔡孟坚很清楚,这个其貌不扬的魔术师掌握着中共中央一切核心机密,熟知所有领导人的化名及秘密住址。让他没想到的是,眼前的顾顺章很快供出了中共在武汉的地下联络站,并且要面见蒋总司令,把共产党的全部秘密说出来。

4月25日晚,顾顺章被秘密送上一艘货轮,连夜押送南京。与此同时,蔡孟坚连续向南京国民党中央调查科发了五封绝密电报。几小时后,一个机要员把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卷宗送到机要秘书钱壮飞手中。

钱壮飞翻开卷宗,里面是一封绝密电报,发电地址是武汉行营,标明徐恩曾亲译。而此刻的徐恩增正在上海度周末,接下来的一小时内,机要员一共送来五份绝密电报,全部来自武汉,全都标明“徐恩曾亲译”。

按惯例,钱壮飞必须把这些密电呈交徐恩曾亲自批示,但这位机要秘书却没这么做,因为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共中央特科情报员。钱壮飞全权负责组建中央调查科庞大的特务队伍,他借机安置大量中共人员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其中包括胡底和李克农。李克农、胡底分别安插在上海、天津,而钱壮飞留守南京总部,三人遥相呼应,成为打入国民党要害部门的“铁三角”,这就是被周恩来称道的“龙潭三杰”。

位于南京中央饭店一侧的“正元实业社”,在上世纪30年代是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大本营”。各级特务机关的机密文件先要汇集到此,然后再发往各地。而所有函件,都由钱壮飞代为处理。

这五封密电究竟藏着什么秘密?钱壮飞掏出密码本,开始逐一破译。

电报一:“共匪政治局委员,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的黎明,业已于昨日下午在汉口汉江关码头被捕。”电报二:“黎明已归顺中央,说有消灭共匪中央的重大计划,欲面陈蒋总司令。”电报三:“何长官电请陈部长,速报蒋总司令,调军舰一艘即赴汉口,以便押解黎明赴宁。”电报四:“虑事关十万火急,汉口方面已征招商局客货轮‘―艘。即刻解押黎明赴南京。”电报五:“调查科驻武汉特派员蔡孟坚将于明日飞抵南京,向钧座秉报。”

此刻,上海中共中央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中!如果顾顺章把这一切和盘托出,几天后的大上海将是一片腥风血雨。更可怕的是,党中央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还一无所知。

押运顾顺章的货轮几小时前已经起航,大约30个小时后,最迟后天,4月27日上午到达南京,加上半天的紧急部署,4月28日就有可能进行大搜捕,现在已接近4月25日子夜,情报最迟必须在26日傍晚前送交上海李克农,否则即使得到消息也根本没时间转移。

钱壮飞意识到,自己离开南京,就意味着身份的彻底暴露。这一切会不会都是对手的试探呢?自己的身份,顾顺章是知道的,但为什么电报上却只字未提?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还不能轻举妄动。钱壮飞先派女婿刘杞夫连夜赶往上海通知李克农。

送走刘杞夫,钱壮飞再次回到正元实业社,这时机要员再次送来一封加急密电,钱壮飞立刻进行翻译。电报六:“切勿让钧座以外人知道,否则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下机关一网打尽的计划会落空。”

钱壮飞意识到自己必须离开南京了,电报中所说的徐恩曾以外的人,不是自己又是指谁呢?钱壮飞迅速把六封密电恢复原状,放在徐恩曾办公桌上。随后,他快步赶往隔壁中央饭店四楼的“长江通讯社”,他必须通知安插在这里的工作人员转移。时间太早,通讯社空无一人。钱壮飞用小刀把办公桌上的地图划出一个十字,暗示切断一切联系迅速撤离。

第二天清晨,钱壮飞赶到火车站,跳上了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而与此同时,先行出发到达上海的刘杞夫,终于在一家小旅馆内找到了李克农。

此时此刻,先行乘飞机到达南京的蔡孟坚会同顾顺章一行,迅速赶到南京的“正元实业社”,在办公室刚看过电报的徐恩曾焦急地等待钱壮飞,事情结果让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视同乙腹,甚至连个人隐私都不瞒的秘书竟是卧底?此刻的钱壮飞又在哪呢?早在前天傍晚,他已到达上海,为防万一,钱壮飞没在上海站下车,他绕道进入市区,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徐恩曾知道消息已走漏,他以最快速度召集大批军警特务赶往上海,一场大搜捕即将开始。

4月27日夜,上海。时间异常紧迫,明天也许就会全城搜捕,在短短数小时内,必须把整个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全部转移,必须抢在徐恩曾之前。就在这时,身在天津的胡底也收到了李克农发来的电报。电文:“胡底,克潮病笃。”这是三人约定的暗号,克即李克农,潮即钱潮,是钱壮飞的化名,病笃即病重,意为情况危急。胡底明白,接信迅速离开天津。

4月28日清晨,一场大搜捕开始了,大批军警和特务冲进了上海中共几十处秘密机关,但结果却大失所望。

当这个惊险瞬间最终成为历史,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时幸免于难的中共要人的名字:周恩来、瞿秋白、王明、博古、邓颖超、邓小平、陈云、陈赓、聂荣臻……从此之后,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江西苏区,周恩来后来曾多次回忆说,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早就不存在了。

48 2343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