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文章【参考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国学经典文章【参考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国学经典征文【第一篇】

什么是“国学”?

坐在时光机中,我来到秦始皇的梦里。这位一统六国的皇帝,在梦中尚在思考“焚书坑儒”的计划。“皇帝,什么是‘国学’?”我恭敬地问道。“法家乃国之根本,无法,何以治国?无法,何以王天下?国无国法,家无家规,天下必乱!”“可是,‘国学’不是‘儒学’吗?”我疑惑了。听到了我的这句话,秦始皇横眉以对,“来人!把她拖出去斩了!”我连忙坐上时光机,离开了秦朝。

烛光摇曳,我看见了一名男子正拿着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仔细品读。“吾乃董仲舒,尔为何人?”发现了我的存在,男子放下书。董仲舒?原来这里是汉朝。我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要推行‘儒学’呢?”“‘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仁礼治国,方可得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才是正确的选择!……”看着董仲舒激昂地抒发着他的政见。我悄悄地坐下时光机,离开了汉朝。

一走下时光机,我便被一阵水花溅湿。我急忙后退了几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形似摩天轮的巨大水车,上面挂着一个个水桶,不停地洒水浇灌着农作物。“咦,这是水车吗?”我向一旁的老妇人请教。“年轻人,你连筒车都不认识啦?”老妇人摇摇头,指向不远处犁田的人们,“你看,那是曲辕犁。自从有了这两样工具,我们干起活来也轻松多了!”老妇人一脸欣喜。打造农具?这应是属于墨家吧。我一边念叨着,一边踏上时光机,离开了唐朝。

微风吹过,金色的海浪此起彼伏。一走下时光机,映入眼帘的便是广阔无际的稻田。一个农民装扮的男子拿着一株稻苗正在喃喃自语。这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吗?“袁爷爷,你在研究水稻吗?”我好奇地看着他手中的那株稻苗。“是啊,如果成功了,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就能解决了。我得好好想想这个问题……”说着,袁爷爷陷入了思考中。我无声地走到一旁,踏上时光机。他,不正是“农家”的代表人物吗?

其实,“国学”并不等于“儒学”,它涵盖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有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今天,我们应继承发扬“国学”,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儒学”而去争当公务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应继承、包容多样的文化,让“国学”再创辉煌!

国学经典征文【第二篇】

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稍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国学经典。

上了小学后,我每次做作业都很不认真,甚至是边做边玩。妈妈很生气,在暑假时和我温习了之前学过的《论语》,论语中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每当我做作业时,思想准备又“开小差”时,我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果然,在新的学期,我的成绩越变越好,妈妈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

9岁半时,我开始有些叛逆,爱对父母乱发脾气,于是,爸爸买了一本《弟子规》给我读。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几句时,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对之前的所作所为后悔。

去年的母亲节,因为我读了《游子吟》,所以我过得很有意义。那是因为妈妈还没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饭煮好,又煮了几个菜,等妈妈下班回家,我一听到妈妈用钥匙开门的“咔咔”声,就把饭菜用罩子罩起来。看见妈妈疲惫的脸,我的心酸酸的,泪珠差一点就掉了下来。妈妈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动,紧紧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饱饭后,我拿出我的“秘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圆圆的“锤子头”帮妈妈捶背。我看妈妈落出心满意足的微笑,心里太高兴了!

后来,我在学校又参加了“中华颂”之类的朗读比赛,都是因为平时多看了国学之类的书,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获得好成绩。

国学经典诵读,您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我爱您!

国学经典征文【第三篇】

国学,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文化;国学,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历史悠久的文化精髓,成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支柱,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魂。纵观古今,国学文化静水流深,不显不露,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绵延至今而未曾中断。

现在的我们,不得不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毫不保留地将自己一生的经验、感悟化为文字,流传至今,让后世的我们受益。我们在享受现代方便快捷的同时,又能饱尝古人的丰富经验,领略他们的亲身感受,感受国学文化的奥妙,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以致去发扬,去传承国学文化,使我们这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不间断地继续流传下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文化,知识,政治大爆炸的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面对知识的快速更新,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的逐渐激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的不应该是退缩,而是要快速地欣然接受,并且积极地投入其中打拼。所以说,加强我们目前的学习是当务之急。而学习当中的读书自然而然也就是重中之重了。多读书,在书的海洋中畅游;读好书,丰富自己不成熟的思想,提升自己并不强大的文化素质,增强我们并不熟练的应用能力。俗话说:“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确如此,现在的我们也许并不是适应了现在的社会格局,但这也不能说明以后的我们还会如现在一样仍然不适应。我们只有全面地武装自己,是自己各方面都强大起来,等到我们以后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激烈的竞争时,我们才不会被淘汰,才会生存下去。更重要的是,通过了完备的学习,我们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全世界都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领悟。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我们不仅要全面地学习知识,而且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不要因为他人的某项缺点就完全地否定了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让我们以孔子的话作为座右铭,保持一颗虚心学习的心,努力地去拼搏,去学习吧!

对于我们来说,精通国学之道,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只要我们严谨的去学习它,用它的内涵来约束自己。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对自己思想的提升,日积月累,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有朝一日一定会充分领会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并发扬我们的民族之魂。

国学,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文化;国学,中国人励志向上的精髓;国学,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慢慢地去体会,去聆听,去从中得到更多的感想。

国学经典征文【第四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璀璨夺目。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灿烂的篇章与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馨香。捧读经典,如入芝兰之室,衣袂生香,又如细品香茗,齿颊留芳……经典文化从小伴我成长,指引着我,滋润着我。

而在我品读的众多国学经典中,《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却令我印象最深。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记得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班上进行清洁大扫除,我的同桌负责擦地,而扫完地的我则站在一旁悠闲地看着,还不时指指点点。他终于擦完了,举着块抹布从课桌椅间钻出来,满脸是汗。我用挑剔的眼光扫了一下我的座位下面,发现还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黑乎乎的。我顿时就火冒三丈,冲他嚷道:“你是怎么搞的?擦个地都不会?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换作是我,三两下都比你擦得干净!”同桌开始还连连道歉,可见我越说嗓门越大,把同学们都吸引过来了,他再也忍不住了,对我吼道:“你厉害,你自己怎么不动手?”说着我们就你一拳我一脚地对打起来。

“闹什么闹?”班主任也被惊动了。当她明白事情的经过后,便开始严厉地批评我:“这件事就是你的不对了,别人为班级服务,你怎么还说风凉话?有时间还不如行动起来,自己解决呢!”之后班主任就拿来一块抹布,仔细地把那块地擦干净了。我看着班主任的背影,脸顿时红到了脖子跟。班主任直起腰来,对我说:“你要记住,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回家以后,我在网上查到了这句话。原来老师是要我明白,要从自己做起,少一些夸夸其谈,多一些亲力亲为。别做言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后来,我每每都会想起这句话。看到别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我会默默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看到别人乱闯红灯,我会站在原地,静静等候,而不会愤世嫉俗,指责别人素质低下。因为我终于明白:与其批评与责备,还不如从自身做起,用点滴的行动去改变他人与社会!

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相信:经典的光芒永远不会磨灭!我愿与国学经典为伴,咀嚼那一份书香,品味那一片宁静,平和睿智,优雅成长!

国学经典征文【第五篇】

国学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的高尚学术;是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所汇聚而成的文化瑰宝。大到治国安邦,小到智慧启迪。让我们一起来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读有所悟,学有所得。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国学的魅力吧!

——题记

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让我感悟颇多。吐谷浑的国王阿柴身染重病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给自己的大儿子让他将其折断,大儿子不费吹灰之力轻松的将箭折断了,接着他又让大儿子将剩下的箭全部折断,大儿子这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儿子们终是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们团结一心,致使吐谷浑王国日渐强大起来。

即使自己是一颗星星,也应明白一星独亮不算壮观,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块石头,也应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伟,高耸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应明白一船入画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最壮丽。一滴水微不足道,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风中便会吹落远方,可汇聚成沙漠却绵延万里;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难有大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奇迹。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海里。”这句话同样简短的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是什么?我认为团结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协力;团结就是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的众志成城;团结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同甘共苦。团结是五指紧握的拳头,是细线拧成的一股麻绳,是最美的音符弹奏出最动人的旋律。这就是这则典故所带给我的启发。

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长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间的默契;团结,有的时候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艺,但它一定需要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通过这则典故所延伸得来的心得。

国学如海,团结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国学如山,团结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国学如歌,团结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悟其深理,学有所得。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