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画》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

原文: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

宋代:王安石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暮气沈舟暗鱼罟,欹眠呕轧如闻橹。

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变寒暑。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

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马穿羸久羁旅。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译文: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古往今来,画家多得数也数不清,惠崇虽然晚出,可最让我倾心。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

六月天气炎热,猛见到他的画,仿佛把我带到了水边小洲,顿生凉意。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黄芦低垂,白色的芦花洒满了滩地,野鸭和大雁携带着伴侣,安闲可亲。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往年所历忽然呈现在眼前,这平沙,这清水,不正是我家乡江西的水滨?

暮气沈舟暗鱼罟,欹眠呕轧如闻橹。

沉沉夜气笼罩着渔舟,隐约见到张挂的渔网,渔民们斜躺着发出鼾声,宛如柔橹轻鸣。

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我真怀疑惠崇施展了无边法力,能把别处的山水轻易地截取进画屏。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变寒暑。

他用方诸承来露水调和了幻药,洒向生绡,作出这绝妙的画图,能改变炎热寒冷。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

翰林画师巨然所画的数座远山,空有粉墨藻绘,太过随便,怎比得惠崇精妙堪夸?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

濠梁人崔白也善绘画,我曾见过他所绘的满幅初开的桃花。

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他喝够了酒随笔挥去,笔下生机盎然,我真担心忽然间花被微风吹落,如红雨飘洒。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

黄莺儿在树林间穿行,似乎婉转欲语;蜜蜂在花间采蜜,振动着翅膀和小脚,飞上飞下。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马穿羸久羁旅。

惠崇和崔白当时都驰名艺坛,可都衣服破旧,马匹瘦弱,只能流浪天涯。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富贵人家难道吝惜万两黄金?硬说今人不如古人,谁也不肯青眼相加。

注释: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纯甫:王安石的小弟弟,名安上。惠崇:宋初僧人,能诗善画。画工鹅雁鹭鸶,尤工小景,状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画史:画家。许:推崇。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xiāo)然堕(duò)洲渚(zhǔ)。

涨:升起,弥漫。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fú)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dàn)西江浦。

西江浦:指诗人自己的家乡江西。

暮气沈舟暗鱼罟(gǔ),欹(yī)眠呕(ǒu)轧(zhá)如闻橹。

鱼罟:渔网。呕轧:橹声。此指渔民的鼾声。

颇疑道人三昧(mèi)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僧人,即惠崇。三昧力:指神奇的法力。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xiāo)变寒暑。

方诸:在月下盛露水的容器。生绡:未经漂煮的绢,古人用以绘画。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

金坡:指翰林院。巨然:五代时南唐画家,尤工秋岚远景,适宜远观,景物粲然。漫与:随意。巨然作画下笔多草草,故云。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善画花竹翎毛,体制清赡,熙宁时曾受命画垂拱殿御扆。

酒酣(hān)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红雨:落花。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duō)蕊随翅股。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qiú)马穿羸(léi)久羁(jī)旅。

二子:指惠崇与崔白。裘马穿羸:衣服破旧,马匹瘦弱。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苦道:硬说。

赏析:

全诗起句点出在历代众多的画家中,最为推许惠崇,为下文蓄势。接着十二句正面写画,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前八句实写画面景色;后四句则虚写惠崇的精湛技艺。下面八句为衬笔,以画家巨然和崔白的画从侧面烘托、陪衬。后四句以感慨三位画家的遭际而收结,结尾两句感叹时人只重金钱不重艺术,因而借口今人的画不如古人,从批评中称扬了三位画家的艺术成就。这首古体诗结构严谨,手法迭变,意脉连贯而运笔自如。诗分共为四段。

第一段六句,写画面。起首两句,正面点出惠崇的地位,说惠崇的成就在众多的画家中十分突出。在正点中诗又不忘旁引,用“吾最许”三字作衬语,转入“旱云”句,开始描写所题画的画面,具体写时,又欲擒故纵,仍把“旱云”句作引,说六月里天气炎热,但看到这画,使人仿佛站在水边,顿生凉意。

“黄芦”二句具体写画面上是一片黄芦摇曳,白色的芦花覆盖在沙滩上,一对对凫雁静静地依偎着。诗在写画时,时刻不离观画的人,写得盘桓曲折,色彩层次都很鲜明。“移我翛然堕洲渚”一句,既写画技又带画面,同时指出画中景色能使人深深投入,移人性情,这也就是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的意思。

“往时所历今在眼”起八句为第二段,写观画的感受。先由上面画中的水边景象,唤起诗人对昔日游历的回忆,过渡得十分自然。诗说,画使他想起这么个场景:水边沙平,在沉沉暮霭中,渔船停泊着,依稀可见船上挂着渔网,渔民们斜靠着进入梦乡,鼾声宛如咿轧的橹声。通过回忆,诗人以自己的理解阐述了画家的笔情墨意。这样一转折,由画面似真,延伸到真实如画,换了个角度来把画面写深写透。此下,诗又倒回,接第一段直接作评论,出人意表。“变寒暑”三字是对画的高度概括,说惠崇的画能使看画人全身心投入画境,在暑天能因见到冷景而生寒意,呼应前“移我翛然堕洲渚”句。

诗写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自己的感受及对画的评论,似乎话已说完,但诗人意犹未尽,又接“金坡巨然山数堵”八句,转向旁写。先说巨然描绘的山仅仅是粉墨藻绘,比上不惠崇,这两句是一衬;又描绘崔白所画的花卉虫鸟,栩栩如生,六句作一衬。此部分用了大量传神的笔墨来突出崔白的技艺,尤以“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二句细微生动。先故设难局,然后以“一时二子”四句作双收,力挽千钧,点明赞赏崔白正是写惠崇,感叹崔白、惠崇身世飘零,不为世人所重,对此表示不平。这样收煞,前后兼顾,严密遒劲。

全诗基本采用叙事性的语言,成功运用散文章法组织,使得全诗结构谨严,层次分明。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二篇】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宋代]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译文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鸣叫,仿佛在召唤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

朱桥:栏杆朱红的桥。

画轮:指有彩绘的豪华车子。

溶溶:指水盛貌。

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现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缓柔美。

碧:即绿色。

游丝:本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

萦:即萦绕,留住之意。

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

归:指离开。

赏析:

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首句词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词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词春”字,是名副其实的词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词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第三句词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词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欧阳修说游丝词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词唤住”之意,下句词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词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词人通过把游丝、啼鸟对游人的词挽留”,表现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归去之情。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末句里的词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词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从艺术上看,词人借景抒情,在描写词乐景”之中,暗示了词哀情”,具有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蕴含在宽阔的境界之中,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三篇】

咏画扇诗原文

作者:鲍子卿

细丝本自轻,弱彩何足眄。

直为发红颜,谬成握中扇。

乍奉长门泣,时承柏梁宴。

思妆开已掩,歌容隐而见。

但画双黄鹄,莫画孤飞燕。

咏画扇诗注释

1、眄 :拼音:[miǎn] 字义:1。斜着眼看:~视。~睨。~伺(窥伺)。

2、黄鹄:拼音:huáng gǔ。鹄又叫天鹅。它比雁大,羽毛白有光泽,也有黄鹄、丹鹄,生活在湖、海、江、河,它的皮毛可做衣服等,称为天鹅绒。

咏画扇诗赏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诗人与画家在行为上互相合作,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在理论上又相通相近,所以便促成了中国诗画史上第一次诗画较为密切的融合。这无疑是题画诗形成的机缘与条件。就绘画而言,据《贞观公私画史》载,魏晋时期教化类绘画尚有十之一二,到南北朝时期,便十分少见了。由于政治权力对文化思想干预较少,这便为当时的诗人、画家的思想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一个时期内,生活的怪异化,思想的极端化,形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生活的重要特征。

《画》原文、翻译及赏析【第四篇】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翻译

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一齐放声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不要惋惜那醉后的开怀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注释

画鼓: 有彩绘的鼓。

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晓即天明。

揭调:高调,放声歌唱。

渔家傲: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杳杳:悠远渺茫。

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

长年少:青春常驻。

创作背景

〖〗晏殊游湖时,看到莲叶接天,满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写下了《渔家傲》,来唱诵荷花。

赏析

前阕首句“画鼓声中昏又晓”,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过。“昏又晓”,黑夜与白天的更迭,形象表达时间的消逝。然而,“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 所以要“求得浅饮风曰好”,及时地行乐,莫负光阴。后阕的“浮生岂得长年少”、“莫营醉来开口笑”再一次反复强调,抒发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48 637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