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佳作一:睁眼看世界,闭眼修匠心
 
大文豪朱自清曾说: “我爱群居,也爱独处;爱热闹,也爱冷清。”这是他的生活态度。我认为,我们也应如此,在睁眼看世界中开拓眼界,在闭门独处中修炼自己的一颗匠心。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是的,只有将与人交往和独自思考有机结合,才能有所建树。
 
在与人交往中汲取养分。如果将人际圈比作土壤,那么独处就是一颗种子,只有汲取土壤中的养分才能生存与发展。荀子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仅学习上如此,生活上也应如此,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试问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出惊人成就?当然,与人交往是一门学问,不是像《论语》中所言的“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做到将可学习可模仿的有益于改进自己的东西吸收过来,即鲁迅先生所言之“拿来主义”。
 
在独处中体悟人生。独处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太热爱热闹,这个人就完了。”是的,先人早已告诉我们独处的妙处。朱自清在独处的晚上写下著名的文章《荷塘月色》;史铁生在一个又一个独处的午后,在地坛中得出“死是一个必然会到来的节日”的人生体悟;亚里士多德一生从未远行,而是在家旁的小路上一个人悟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哲学道理。一个人更能看到世界,更能看得见自己。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我们独处的精神世界似乎被时代的浪潮吞噬了,但“心远地自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学会独处。
 
当下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时局如何改变,一直秉承中国梦的信念,才能诞生许多大国工匠,在独处中为造出圆珠笔头进行苦行僧式的研究。但中国也不能闭门造车,而是一直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外来文化,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
 

由此观之,只有学会睁眼看世界,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并且闭门修匠心,一个人静下心来修炼一颗匠心,你所做的努力,才能在时代的淬炼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佳作二:独处,让灵魂沉静

 

周国平曾说:“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清茶中品尝乡野的春天。”的确,尘世过于繁碌,我们需要的或许是一方净土,让灵魂沉静下来,在独处中去思考人生和世界。

 

在独处中,你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但在交往中,我们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或了解他人,即使是听到了别人有关于自己的评论,我们也不应该盲目去相信。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挤出一定的时间来独处,去好好反思自己今日之言行是否恰当,是否达到了目标,抑或今天获得了什么。独处,是一个对自己心灵进行整理的过程。

 

在独处中,你能更深入地思考这个世界。诸葛亮隐居于南阳的草庐之中,何以清晰地分析出当时的局势,让刘备赞叹不已?与其说是他的神机妙算,不如归功于他在独处中深入的思考。获取信息的途径并不只限于交往,而要对信息加以透彻的分析,你就需独自思考。很多伟大的作品都能映射时代的特征,然而这些作品大多都是作家潜心创作、独自思考而成的。正是独处提供了他们得以思考的良好环境,正是灵魂的沉静让他们能透彻地分析这个世界。虽然这种独立的思考会使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但也正因这种主观情思,才让思想之花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当然,独处绝非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是能在没有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深入的思考。若把独处片面地理解成与外界断绝交往,那无异于困在孤岛上的鲁滨孙,终会感到郁闷与压抑。

 

现代社会,“微信”“微博”的流行让本已信息碎片化的社会充斥着浮躁之风,与其沉溺于其间的心灵鸡汤,不如找一处幽静的居所,品一杯香茗,让灵魂沉静下来,去好好思考和感悟人生。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并不是心灵的慰藉,而是一次让灵魂沉静下来的机会。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唯有独处,方能让奔波着的心去感受那沉静的美好。

佳作三:独处与交往

 

古时荀子曾写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我认为,“学”“思”是不同的概念。若学而不思,那人的处境便更迷惘;思而不学,那人的思想便会空洞。“思”便是一个人独处的过程;学,便是与人交往的过程。因此,学而思,思而学,学会让交往与独处结合,才是正确的做法。

 

一个人若只会一味地被动接受,一味地留恋于与人交往的快乐之中,却不懂得独处,那么即使有再出色的交往能力,也终将迷失自己。《鲁滨孙漂流记》中刻画了这样一个在荒岛中独自生活了几十年的男人。许多人也曾被问到过,如果你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你会怎么办之类的问题。那么鲁滨孙的生活可谓是最好的典范,他并未一味地迷失自己、丧失生活的希望,相反,他种植庄稼,制作衣裳、陶罐,每天晚上都读《圣经》祷告,甚至还与一位野人做了朋友,最终离开了荒岛,回到了故乡。试问,若没有一份独处的能力,他又怎能在寂寞的孤岛中生存数十载呢?因此,在孤独中进行加工、表达,对于自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同样,只会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而没向外求能力的人,也会丧失自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并非没有道理。“推敲”一词源于贾岛的一个典故。贾岛因为决定不了“推”和“敲”哪一字更符合他诗中意境而发愁,而在与韩愈一次碰面后,却解决了这个难题,还成就了一段佳话。因此,适度的自我思考固然重要,但就如荀子所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会与人交往、表达自我,也不失为启发心智、提升自我的一种方法。

 

史铁生先生在双腿瘫痪后,常常跑去地坛。他曾在书中写道:“这一坐便是一天,不知不觉从早到晚,地坛的每一处都有车轮的痕迹。”我想这便是他独处的时间吧!这样一个心高气傲却无奈与世隔绝的青年,这种独处才能使他宁静,他才不至于迷失自我,最终走向成功。

 

交往使人智慧、使人快乐,独处使人清醒、使人成熟。独处与交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学会在独处中交往,在交往中独处,才是正确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