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报告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报告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报告1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你们到××来检查指导工作,××人民衷心感谢你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面我就××县革命老区建设的工作向你们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20**年4月25日全省革命老区开展建设规划培训会在昆明召开,我县参会人员在会议结束后及时返回,向县城分管老区建设工作的领导作了认真的汇报,并组织相关单位认真研究,大家认为我县能挤身云南47个老区县的行列,是××人民的福气,也是××发展的大好机遇。决心为切实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老区生产长期落后,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局面,实现老区经济社会又好

一、基本情况

××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腹地、昭通市中部,东西宽约4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国土面积280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40米,最低海拔520米,相对高差2320米,全县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海拔1000米以下仅占全县面积的%。其八均在1000米以上,垂直变化突出,立体气候明显,自然灾害频繁,有无家不成年之说。全县辖12个乡3个镇(其中5个民族乡)、133个村4个居委会、2921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苗、彝、回等17种民族。全县总人口55万,农业人口占95%,是国家扶持592个贫困县之一。

××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肖克、任弼时、王震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奎香,是省列五个革命老区和八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革命先烈刘平楷、著名军事家罗炳辉将军、时代英雄徐洪刚的故乡。

2006年末,全县还有极端贫困人口49523人,低收入人口198531人,居住茅草房128**户贫困户,少数民族更加突出,少数民族人口中的80%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全县2921个村民小组中还有79个不通电,1027个村民小组中还有79个不通电,1027个不通公路,1894个村民小组、13万人口人畜饮水困难,水利化程度仅7%,交通、能源、卫生、城镇、通信、文化优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全省乃至全市平均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老区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其它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机构。

二是认真安排,要求从5月1日起用20天的时间进行一次革命老区建设的调查研究,认真摸底,认真搜集相关资料,搞准、摸清老区情况,为编制老区开发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可靠资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依然严重。我县除去年6月份竣工投入使用的昭彝公路和彝龙公路处,其他的公路全是等外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水利化程度低,缺水问题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全县的耕地主要是靠天吃饭,有效灌溉率仅为%。目前,全县还有1894个村民小组未通自来水,缺水人口达13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尚有20万人。

三是供电问题突出。全县未通电的村民小组达79个,其余大部分村民小组虽已通电,但电力设施落后,输变电网不配套,供电质量差。

四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且抗灾能力极弱,扶贫难度大,返贫率高。

五是农村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尚有低收入人口达万人,绝对贫困人口达万人,且大部分绝对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存条件差,客观上增加了扶贫攻坚难度。

六是人口压力大、综合素质低,我县总人口达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占总人口的95%。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均受教育年限低,观念落后,跟不上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段难度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认真贯彻全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规划培训会议精神,摸准摸清××老区情况,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

(二)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从20**年起,我县“百千万帮扶工程”做到三个不减,即:投入不减、力度不减、人员不减。由县扶贫开发领导组从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交通、民政、教育、卫生、广电、能源、人力资源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中统筹整合每年不少于1500万元的资金用于革命老区的住房改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会议、简讯、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宣传报道,使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家喻户晓,从而发挥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形成全社会热爱老区、关心老区、支持老区开发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认真拟定20**年—2012年××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今后几年的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五、20**年急需请求帮助协调解决的两件实事

(一)××革命老区奎香乡寸田集镇街道建设,寸田村位于××县奎香乡南部,距乡政府公里,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途径之地,寸田集镇是奎香乡内最大的农贸物资交易地之一,该街道修建于1985年,由于年久失修,加之客商过多,车流量达大,导致整个街面破烂不堪,凹凸不平,积水积污,十分脏乱,严重影响了客商交易和老区发展。因此,严重影响了客商交易和老区发展。因此,特请求帮助协调解决资金1210000元建设街道。

(二)立项建设角奎至罗炳辉将军故居的弹石路。罗炳辉将军是我省唯一的共和国33位军事家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罗炳辉将军的故居也是我县主要的革命教育基地之一,目前通往罗炳辉将军故居的公路仍是一条村社公路,年久失修,长年不通车,给该村2328人的交通带来不便,请求立项建设弹石路,该线全长公里;特请成都帮助协调解决资金375万元修建公路。

通过加强组织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检查、指导、督促下,我们一定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建立健全机制,加大政策投入,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争取社会捐助、拓宽老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真抓实干,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革命老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报告2

义乌是浙江省认定的革命老区县(市)。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活跃着一支由多位市老领导与部门老领导、相关部门和革命老区镇(街)分管领导、爱心企业代表等为主体的队伍——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他们致力于革命老区建设,抢救挖掘修缮保护红色资源,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红色革命史料;在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挖掘保护红色资源、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认真梳理义乌革命老区发展的脉络及精神内涵,宣传义乌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和建设成就……

自2019年成立以来,市老促会为推动义乌市革命老区建设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幸福生活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得到省老促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和老区百姓的充分肯定。

深入挖掘 整理保护

做传承红色基因的推进者

昨日,记者来到市老促会,在与副会长兼秘书长童小玲交流中了解到,老促会通过整合市域内的红色革命资源,梳理出义乌独特的红色基因,提炼革命事迹的蕴含精神,不仅丰富党员党性教育素材,也是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珍贵教材。如今,很多年轻人对义乌过去是革命老区的历史不了解,宣传革命老区是老促会的职责。

市老促会成立之初,大家轻车简从,深入206个老区村(居),进村入户。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询问等多种形式,重点就义乌市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故事等红色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造册,并撰写了《义乌市革命老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在红色资源挖掘保护、传承革命老区精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据调查核实,义乌市现有革命老区镇(街)7个,分别是上溪镇、苏溪镇、大陈镇、义亭镇、赤岸镇、城西街道、后宅街道,行政村规模调整后革命老区村(居)206个;各类红色资源98处,其中烈士墓、纪念碑、陵园等54处,遗迹、旧址18处,纪念馆、故居13处,历史人物及事迹9处,其他相关资源4处。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去年4月,在老促会推动下,“3+2+2+X”红色资源保护开发规划顺利出台。即建设陈望道、冯雪峰、吴晗故里3个红色教育基地,上溪、大陈2条红色旅游线路,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党史陈列馆2个场馆,以及其他“X”个红色资源点。这一规划为义乌市下一步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明确了工作重点。规划出台后,老促会则继续配合民政部门,推进206个老区镇村的重新认定工作,夯实红色血脉的传承根基。

饮水思源 心系老区

做给老区谋福祉的倡导者

在市老促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吴晗史学馆展陈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采访当日,记者在上溪镇苦竹塘村看到,该工程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预计2022年底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又一个“红色打卡地”。

项目建设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市老促会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动员和鼓励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共筹集资金1700多万元,支持老区建设。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前期,结合义乌市乡村振兴计划,市老促会协同革命老区镇(街)和村(居),从人口、土地、集体资产、人均收入、主要产业项目等情况,对革命老区村(居)进行细致调查,并形成报告。

市老促会结合实际,帮助指导,把资金用到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最需要的地方。如把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捐赠的200万元资金定向用于支持城西街道分水塘村饮用水工程项目,解决了该村2100人的饮水难问题;安排了50万元资金用于苦竹塘村基建安装工程,助力革命老区村建设;将东银集团捐赠100万元定向用于大陈镇北金山村民活动中心建设等。

据统计,仅去年,老促会确定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9个,安排项目扶持资金335万元;通过老促会自筹资金扶持项目19个,安排项目扶持资金463万元,助力共同富裕。自老促会成立以来,累计完成有效项目43个,扶持资金达万元。

积极作为 加强指导

做老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义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革命遗址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市老促会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力度,用好、用活红色革命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老促会王清池会长表示。

为进一步宣传革命老区村,增加和丰富革命老区红色元素,去年8月底,老促会开展分水塘、苦竹塘、溪后等16个革命老区村挂牌试点前期工作。一方面,就村落简介、革命历史、主要工作成果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汇总,分别确定革命老区的宣传图文蓝本。另一方面,在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新设“革命老区”栏目,这在全省革命老区县(市)中尚属首次。该栏目成为宣传义乌革命老区建设成就工作的新平台、新亮点,受到老区人民和网友的好评。为扩大宣传,老促会在挂牌的铜牌上印上二维码,村民和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革命老区村相关信息。从此,革命老区宣传工作进入版时代。

2020年,老促会编印了《情系革命老区 传承红色基因——义乌市革命老区促进会一周年发展纪实》宣传册,宣传老区建设成就;与市党史办合作,高标准完成革命老区史的编纂工作,去年6月正式出版。2021年,收集、整理、编印一批反映新时期义乌市革命老区建设成就、人民精神风貌及先进典型的图文资料,制作成50多块展板,在行政二号楼、7个革命老区镇街巡回展出;并将《义乌市革命老区建设成就》汇编成册,发放至市机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行政村,累计发放700本。

积极做好革命老区的宣传工作,认真梳理义乌革命老区发展的脉络及精神内涵,通过中国网浙江传播中心、中国老区网、今日老区等,推送和发表宣传文章近20篇,宣传义乌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和建设成就。

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报告3

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重点革命老区村都得到应有的扶持,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据调查统计,全市纳入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18个,其中宜川县英旺乡砀山村已人走村空不存在,实际实施建设的17个村65个村民小组,4708户17026人,耕地面积41053亩。2020年底人均纯收入最高的16870元,最低的6040元,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达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新修道路17公里,治沟造地610亩,新修和维修排洪渠6184米,引水上塬工程3处,修建水塔3座110立方,改造自来水管网6078米,安装自来水入户552户。所有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二)产业开发有所突破。新建果园(含水果、干果)面积13911亩,新建蔬菜大棚291座、弓棚150个。建立小杂粮基地1600亩。发展了一批养殖专业小区、专业大户,共新增羊子14200只,养猪600头,养鸡25600只,大家畜300头,修建沼气池21个。修建农贸市场3处,占地63亩,新建门面商铺房228间,新建修理厂1处。建设占地10亩、年发电量30万度的光伏发电项目1处。通过种养业和三产业开发,促进了老区村农民增收。

(三)社会事业发展进步。本着“同等优先”的原则,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设村级活动室66间(孔)1460平方米,修建群众文化广场22500平方米,硬化村中巷道35782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35盏,修建公厕76个,修建垃圾台25个。建设保障房、廉租房26栋1436套,改造农户旧居1317间(孔)。改建农村小学1所,新建标准化幼儿园2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处。村庄周边绿化植树万株。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群众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四)革命旧址得到维护。恢复整修了甘泉县道镇村的红25军军部旧址、下寺湾镇贺家湾村的陕北苏维埃政府旧址、延川县永坪镇的西北军委旧址。延川县积极协调在永坪镇背坪刘家崖沟口新建永坪红军烈士陵园,新建永坪会师展览馆,成立了永坪红色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宣传老区精神,成为县域红色教育基地,带动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延长县阿青村、志丹县西武沟村、象咀村、富县肖村等建立了村史馆,整理展览革命先烈事迹,激励明志后人奋进。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认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安排部署,市委宣传部和市老促会专门召开老区宣传工作座谈会,对老区建设特别是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宣传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延安日报和延安电视台继续开辟“共和国不会忘记一一来自延安重点革命老区村的报道”专栏,对重点革命老区村的历史贡献、发展现状和存在困难进行了深度宣传,对重点村的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市老促会通过《延安老区建设》杂志和《延安老区建设简报》两个平台,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重大决策和建设情况,进行了经常性的广泛宣传。通过多方面、多形式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对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形成共识。

2、落实责任,继续实行县区领导包抓、部门包建工作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文件下发后,各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该项工作进行总体研究部署,对17个重点村的建设全部逐村落实了包抓县、乡领导和包建部门单位,协调相关部门,调查摸底,制定了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市、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把促进老区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督促作用。通过包抓包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优惠扶持,继续按照“同等优先”原则推进重点老区村建设。市级各部门将开展的新型社区建设、重点城镇建设、包扶低收入村、扶贫重点村、产业园区建设、移民搬迁等各种涉农扶持政策和项目,优先向重点革命老区村倾斜,力争扶持项目列入中、省、市计划盘子。各县区在申报和安排建设项目时,优先考虑重点革命老区村,在交通道路、电力通讯、农田水利、治沟造地、造林绿化、社会服务、住宅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倾斜支持。

4、市县联动,增加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资金投入。第二批市级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继续坚持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各方帮建”原则,增加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资金投入。在县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的同时,市财政每年协调市级有关部门筹集部分专项资金,用于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市、县、区老促会积极协调、联络市内外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重点革命老区村建设,为回报老区、支持老区、建设老区奉献爱心。

三、几点建议

1、延安作为全国革命老区,符合重点革命老区村的标准和条件的村较多,这些村子的自然条件比较差,群众收入水平依然相对较低,建议在整体安排部署全市社会经济建设中继续给予优先优惠的扶持政策,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2、目前在恢复维修革命旧址过程中存在围墙上贴琉璃瓦、院落铺砖和石板、门窗彩漆等不符原貌的近现代做法,影响传统教育的目的。请有关单位在革命旧址恢复维修中引起重视,注重效果。

3、鼓励所有行政村整理村史、革命先烈和模范人物事迹,制作展板,在村级集体活动场所腾出一定空间宣传展示,弘扬传统,教育后人,激励奋进。

70 1017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