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表彰大会观后感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抗疫表彰大会观后感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抗疫表彰大会观后感1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几个月前。

那时,农历新年即将到来,这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光,每个人都期待着早日阖家团聚。

年轻护士即将回武汉老家过年,她打算今年和相恋多年的男友结婚。

离家多年的医生久居上海,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他也能回武汉待短暂的几天。

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在家准备年货,今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他们的孙辈即将出世。

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约定好的难以团聚,无交集的陌生人却因此相逢。

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束光

人们常常埋怨生活枯燥梦想遥远,有人为了生活而放弃追求,也有人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实践自己的理想。

陈桂林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武汉人。她从小就想当一名医生,希望自己可以救死扶伤,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给病人带去生的希望。长大后她成为了一名护士,即使小时候的梦想并没有完全实现,她却仍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

新冠疫情爆发后她挺身而出,瞒着家人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工作。

陈桂林是个生性乐观的人。她会在来雷神山上班的途中,和同事调侃自己的生活,会在防护服上认真写下“武汉加油”,还不忘配上一个嘴角弯弯的笑脸。

她说,“太阳很大,能发光发热。月亮比太阳要小很多。不做太阳,但能做月亮吧。”

用爱传递勇气

7床的爷爷一家三口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他们被分在了三个不同的地方隔离治疗。与老伴仅一墙之隔的爷爷只能通过手机联系联系妻子,两位老人约定要一起努力活下去。

老伴在信中回顾了他们二人青梅竹马的故事,感谢老爷子这么多年对她的照顾。期盼他早日康复回家抱一抱刚刚出生的小孙女。

信的最后,奶奶动情地写道:

“你总是说想过平淡的生活,你总是要我留在你身边,说你想见我。那你就要有信心坚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啊,早点醒过来!”

相逢何必曾相识

护士陈桂林,今年29岁,打算今年和男朋友买房、结婚,迎接人生的新阶段。

7床老爷子,今年72岁,孙辈刚刚诞生,家人盼望他早点康复,回家抱一抱刚出生的小孙女。

本不相干的二人,因一封家信相逢。

在老爷子病情恶化后,陈桂林承担了用武汉话给老爷子念信的任务。

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吃力地俯身在老人的耳畔,一句一句地念给他听。念到一半还因为喘不过气,不得不暂停休息。

昏迷不醒的老爷子,在护士的家乡话和老伴爱语的双重刺激下,微微摆动着头部,像是对老伴的呼唤做着回应。

念完信后,精疲力竭的陈桂林却显得很高兴,“他应该是听到了!”

像陈桂林这样默默付出的护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像是黑夜中的点点微光,汇聚起来,照亮他人,更温暖自己。

医护不是万能的,但他们总能带给我们安慰。

爱也不是万能的,但它能让我们充满勇气,替我们驱赶黑暗。

我们为难以团聚而感到遗憾,却在与陌生人的萍水相逢中收获温暖。

而这些在相逢中迸发的点点微光,正是我们捱过漫漫黑夜时所仰望的灿烂光芒。

抗疫表彰大会观后感2

今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发,使大多的人都选择了“居家隔离”,但在疫情面前,总有那么一群“逆行者”毅然决然地踏上疫情狙击战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泽雅镇专职网格员潘周聪,也是其中一员。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潘周聪和所有网格员一样,放弃了春节休假,每天加班加点和网格指导员下网格、排查出租房,尽最大地努力阻止疫情在辖区内传播。工作中,他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入户排查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向住户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们正确对待疫情,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不信谣、不传谣。这种任劳任怨的行为,让网格里的居民们总是对他夸赞不已!

他很平凡,但他充满爱心和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潘周聪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始终坚持在“战疫”的一线,将网格居民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

抗疫表彰大会观后感3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2月22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强调,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加强各方面支持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大医精诚者,仁心仁术也”。在这场抗疫狙击战中,无数医务人员迎难而上、挺身而出、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他们的医者仁心为我们筑起防疫的钢铁长城,这既是除疴疗疾的仁心,也是护佑生命的大爱。

他们是逆行的勇士,但也是普通的凡人。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看到了那被面罩勒出红印的面庞,也看到了那被手套捂出痱子的双手,更看到了他们穿着防护服的睡姿,这是他们救死扶伤的印记,也是他们劳累疲惫的写照。一个多月来,已有超过2000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更有多位医务人员以身殉职,疫情“吹哨人”医生、“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徐辉医生、“白衣战士”刘智明院长,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医生的职责和担当,这让我们感动,但更让我们悲痛。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关心、爱护广大医务工作者,就是保护我们生命健康的守护神。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近日来,全国各地相继推出关爱医务工作者的真招实招,江苏出台5方面26条政策举措,对医务人员进行全方位保护关心;陕西对医务人员实行“人对人”保障,对家属实行“人对户”保障;山东为前线医务人员送来10万个大馒头,让他们在抗疫前线也能吃到家乡味道;四川、福建给医生下达“强制休息令”,让他们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整;湖北、重庆、河南为医务人员购买专项人身保险,并适当照顾子女入学;广东、黑龙江设立了专项慰问资金,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生活……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怀,不仅体现着对医务人员的真情实意,也让医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爱人者,人恒爱之。医务人员用他们“不记报酬、无论生死”的医者仁心温暖患者、抗击疫情,我们也应投桃报李、以心交心,把我们的感激转化为关爱医务人员的实招,让他们真正情暖心更暖。

抗疫表彰大会观后感4

以前有段时间爱看灾难片、恐怖片,喜欢那种上帝视角,冷眼旁观主角在灾难即将到来而不自知的天真,充满快感地看着他们遭受恐怖、变态经历折磨,偶尔也会被sudden shock吓到。

这类电影多半评分不高,阅过即忘,能留下印象的寥寥无几,更别提能引起什么深度思考,但我仍然乐此不疲。可以称之为快餐式观影/下饭电影(是的恶心恐怖的电影我在吃饭时也看得下),此类影片的代表:《墓地邂逅1、2》、《车库惊魂》、《人皮客栈》、《林中小屋》、《遗传厄运》、《昆池岩》等等。

也许是恐怖片越来越无趣,也穿插着看起了历史、社会纪录片。

《人间世》追了两季,每一集都“度秒如年”,在这里可以看到最真实的中国医患关系、重病患者和急诊医生的日常。这个世界是你看到的那样,又似乎不是你看到的那样。看完两季,我的人生看似依旧平凡如一潭死水,但隐约能感受到,我的思考方式、我对医患关系的刻板印象、我对现实生活的挣扎与纠结,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女博士闫宏微患上三阴性乳腺癌晚期,乳腺癌中最凶险的一种。抗癌路上她坚持乐观,孩子是她拼命活下去的支撑,但故事并非总是happy ending,从中国求医到美国再回到中国,她体内的癌细胞终究是没变“聪明”。2019年3月18日,闫宏微离世。

她的丈夫吴载斌今年疫情期间,在微博官宣和一位驰援武汉的护士相恋了。我不会去说“不相信爱情了”,毕竟妻子患癌,其中治疗、照料的艰辛也许任何人都无法切身体会。他的微博底下充斥着“微微走了不到一年”、“微微瞎了眼遇上渣男”等骂声,我觉得duck不必;但也很难去祝福他,只能说人有各自的选择和决定,这种选择和决定无需被他人左右。

但今天我不讲《人间世1、2》(明明已经讲了很多),而是想讲讲疫情期间它推出的《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

01 人间世

高中读柴静的《看见》,被其中描述非典的章节“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所震撼。2002年广东出现非典,2003年非典扩散至全国,一时白色恐怖笼罩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天空中。

柴静在书里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不希望日后孩子问起自己“妈妈,非典的时候你在干嘛”时哑口无言羞愧难当,因此选择做好记者的本分,走进非典病房,向社会大众客观呈现出非典疫情下,患者的真实状况。

2003年非典时,我7岁,疫情未曾蔓延到我那十八线小城市的家乡,我对非典的印象,仅限于大人们在交谈买不到板蓝根;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24岁,亲历疫情,切实感受到社会中弥漫着的恐慌和警惕。

口罩一罩难求,假期一延再延,家家户户闭门谢客,过年几乎不出门不聚餐,每天关注着新闻上冰冷的确诊、死亡、治愈人数,看着全国各地医疗队“逆行”奔向红区武汉,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昔日繁华的江城一时像电影里的空城一样。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间世”。

02 人世间

在这样的“人间世”,所幸有一群人站在手无缚鸡之力的患者身前,与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死神抢人。

他们身穿白色战衣,头戴厚重的面罩,时而步履蹒跚,时而脚下生风。

隔离病房里,12床,一位81岁的老人。

医生好不容易控制住他体内的新冠病毒,但老人本身患有的糖尿病,却让他的整条右腿开始迅速坏疽。

医院没有做手术的条件,讨论再三,医生们决定护送12床到同济医院中法院区手术。

好在转运过程无惊无险。

疫情之下,医生做一场手术的难度远远大于平时。防护衣、护目镜、N95口罩、外科口罩、面罩…… 手术前必需的重重防护措施,让医生置身于近乎缺氧的环境中。

3个小时,8名医生,截肢手术终于顺利完成。术中,主刀医生不得不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停下来休息,到外面卸下重重防护,喘一口气,再接着一头扎进手术室。

结束手术后,医生全身都湿透了。

但并非所有的手术都能有好的结果。

上海第六批援鄂医疗队的缪医生,把急救比喻为开飞机。“突然两个发动机全熄火了,飞机的高度在不断下降,而你要在飞机坠毁之前迫降成功。”

突发情况考验的是医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往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相处时间最长的护士们,在这场疫情当中经历了太多难捱的生离死别。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有时也会感到深深的无力。

一位先生在病房里,心电图已经呈直线。护士为他整理遗物,却不经意瞥见他手机屏幕上,女儿发来的微信。

手机那一头的孩子不知道,她永远也收不到爸爸的回应了。

在这场灾难中,人们把医护人员称为救死扶伤的超人。但也别忘了,他们只是以医学知识为武器、以医疗技术为辅助,“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外人眼中,他们是逆行的英雄;而在自己心里,也许对自己投身疫区有一点自豪,但更多时候认为这是“职责所在”。

03 世间人

这次疫情之中,我姑且简单地把人群划分为「红区内的人」与「红区外的人」。

「红区外的人」,自然是你我这些没有近距离接触新冠的普通个人;而「红区内的人」,除了我们熟知的医护人员以外,还有运送物资的军人、坚守岗位的公务员、忙碌奔波的志愿者、快递员、外卖员等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

这场战争的胜利必须归功于他们。

人类最基本的良善和同理心,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最纯粹的展现。

上海援鄂的医疗队伍中,每位医生都会与武汉的当地的医生一起组成医疗队伍。在危险的操作面前,武汉的医生总是会挡在上海援鄂的医生前面。

扩皮(扩张皮下通道)时很容易有气溶胶产生,气溶胶里污染物、病毒很多。武汉医生说,“扩皮的我来做,你先头侧过去,扩皮之后你再来置管。”

武汉的医生给上海援鄂的医生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我看见他眼里有泪,有对武汉医生保护上海医生的感动,也有对共同战胜这场疫情的坚决。

红区里,除了医疗人员之外,还有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的身影。

还有志愿者的身影。

援鄂医疗队结束任务启程回上海时,一位志愿者穿上皮卡丘的人偶,举着一块写着“谢谢”的纸牌,成为送行队伍里亮丽的风景线。

摘下头套的他,面对镜头有些许不习惯,腼腆地笑着,说起做志愿者的经历。

而直到采访结束,他也没有透露自己的名字。现场的小伙伴看他的朋友圈才知道,他们是武汉的一个志愿者团队。除了皮卡丘,他们还扮成海绵宝宝和哆啦A梦,以自己独特的形式为医疗队表达感谢。

但《人间世》并非只挑温情的情节来讲,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不同医护人员在疫情中的所思所想。

病房里的一位老太太哭着说自己“不想活了”,并把自己的氧气导管拿掉了。护士很生气,感觉她“在这种时候添乱”。

也许有人会说这位护士态度不好、不该说这样的话伤人,但站在她的角度思考,一边是情绪不好的老太太等待安抚,一边是濒死的危急患者需要救护,此时让她去冷静下来安抚老太太的情绪,真的很难。

没有一个医护人员不希望患者康复,也没有一个医护人员能在患者放弃希望时无动于衷。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常在新闻上听到一些90后这样的声音:“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你们站在我身前;现在我长大了,换我来保护你们。” 17年前那批懵懂的孩子,已经成为有模有样的“大人”,在疫情最为严重的关头挺身出。时光交错,17年前的大人和17年后的“大人”身影重叠;时代在变,但不变的是总有一群人逆风前行,为身后的人拨开云雾。

想起一句很俗但是真相的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那些负重前行的人,褪去救死扶伤的身份,也不过是你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啊。

作为这场疫情之下无数平凡个体的我们,通过这场肆虐全球的灾难,至少应该铭记两点。一是生命不易,且行且珍惜,人生路漫漫,珍惜身边人;二是,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尽量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抗疫表彰大会观后感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们勇敢“逆行”、连续奋战,有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体现了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深切浓厚的关爱,也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医务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英雄,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他们是拯救生命的天使,也是生活中的人妻人母、人夫人父。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他们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攻坚时期,保护好医务人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病疫无情,人间有爱。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医务人员们承受着极大的心理负荷,同时又面临着治愈患者、打败疫魔的焦灼与重压。前方要加强人文关怀,配备心理疏导力量,为医务人员提供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心灵小站”;要润物细无声,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加强对解决医务人员实际困难的关爱……着力从细节处、微小处给予医务人员关怀和尊重,努力做好各项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战斗还在继续,英雄仍在阵前。广大医务人员为遏制疫情蔓延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更是全社会众志成城、齐心抗疫的题中之义。让我们向白衣天使们致敬,共同祝愿他们春暖花开日、平安归来时!

69 865721
");